摘要:公元1922年,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柏格森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最后爱因斯坦大获全胜,这直接导致了哲学的衰落。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柏格森违背了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通俗地说就是,本体论是无效思考。奥卡姆告
公元1922年,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柏格森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最后爱因斯坦大获全胜,这直接导致了哲学的衰落。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柏格森违背了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通俗地说就是,本体论是无效思考。奥卡姆告诫人类,在有效思考中,不要被本体论干扰,否则白费脑力。
那么哪些是本体论呢?就是认为有个“性”或“体”是“不灭者”,无论这个“不灭者”是有是空,都是本体。因为“本体=不灭者=天道崇拜”。所有崇拜天道的宗教都是本体论,如基督教、禅宗、印度教都是本体论,只不过,有的认为本体是有,有的认为本体是空而已。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发现时间是一维计量,而空间是三维计量。一维也就是平面,三维就是立体。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要计量时间,一个平面的圆周就可以了,而要清晰地研究空间,则至少需要一个立方体。如下图
记录时间,只需要这个一维的表盘就够了
所有的空间用XYZ这三个轴就能表示了,是立体辐射状的
其实对于时空的认识,最早要追溯到释迦牟尼的大乘佛法那里。前面我们说了,纯印度人的佛教,是修大乘三十七道品见佛性的,而且大乘三十七道品是唯一见佛性的修法。禅宗并不能见佛性,因为佛教反本体论。佛教反本体论的原因是因为,本体=天道,而天道仍属于六道之一,所以在大乘佛教那里是不可能支持柏格森的,因为柏格森的思想来自于本体论,也就注定了大乘佛教是支持爱因斯坦的。整个三藏佛经,几乎所有的篇幅都只是在讲大乘三十七道品,而大乘佛教里的深层哲学就在大乘三十七道品中。完全可以这么说,大乘三十七道品,不只是一套身心锻炼的体操,而是一套精深的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就用大乘佛教的哲学思想分析一下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当然这种分析,《中论》里也有,整个《中论》,不是讲肤浅的缘起性空和不二论,而是讲大乘三十七道品的深层哲学。
在大乘佛教的哲学体系里,无始无明产生了贪嗔痴诸行,贪嗔痴诸行产生了阿赖耶识,这叫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是整个大乘佛教哲学体系的底层逻辑。前面我们已经讲了阿赖耶识是怎么产生的,无始无明又是什么哲学概念,此处不赘述。
总之是,众生的生命都被贪嗔痴控制了,贪嗔痴是背后的操盘手,而众生的心识是傀儡。贪嗔痴是火车头,而心识是车厢。贪嗔痴怎么运行,心识就跟在火车头后面怎么运行。贪嗔痴轮流坐庄,操控心识。贪嗔痴具有污染心识的固有属性。贪嗔痴不仅轮流坐庄,而且形成闭环,如下图:
贪嗔痴轮流主持八个识,将心识作为傀儡
贪嗔痴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污染心识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其固有的本质属性。
贪嗔痴具备污染性,这是贪嗔痴的固有属性
我们已经对贪嗔痴,也就是“行缘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贪嗔痴与时间和空间观念有什么关系呢?贪嗔痴又是如何产生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呢?因为贪嗔痴是无限循环,那么我们只需研究一期贪嗔痴,就能明白整个生命是怎么回事。好了,我们来看这一期贪嗔痴,如下图:
由于贪嗔痴是无限的循环,所以研究一期就够了
我们先说时间。时间概念的产生,在大乘佛教里,称之为“寿者相”。其根源是贪嗔痴的匀速、等流、连贯的流动,贪嗔痴污染心识,迫使心识的认知也产生了一个匀速等流连贯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一直伴随着生命的始终,这种概念使得人类将事物和事物之间用一种匀速等流连贯的东西串起来,这就产生了时间。时间其实是一种虚构概念。《大方广如来藏经》说:众生皆有如来藏,但被贪嗔痴所覆而不得见,灭除贪嗔痴见佛性。见佛性的时候,寿者相自然灭。也就是说,如果贪嗔痴灭尽,这个人就没有时间概念了。
由于贪嗔痴是闭环的循环运动,由于贪、嗔、痴三者之间是圆周运动。所以,时间观念可以用一维的圆周来计量。表盘,就成了最方便的时间计量方式,360进制,就成为计量时间最方便的数学模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乘佛教的哲学体系,明显是支持爱因斯坦,反对柏格森的本体论,佛教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其实就是反对本体论的。因为本体论是天道,天道仍在六道之中。《楞伽经》说:佛说唯识、般若、如来藏,这些都是假说,目的是让众生证得三解脱门。
时间用360进制,并非偶然
说完了时间产生的哲学原理,我们再来看看空间产生的哲学原理。我们前面的文章说了,是贪嗔痴中的一员大将“我慢”心所,将阿赖耶识一分为二,分为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内识,相分就是外尘。并且执见分为我,执相分为我所。我们看下图:
我执产生的根源
由于贪嗔痴将内识执为我,将外尘执为我所,这就产生了内外两个方向。人类的方向计量,如上下左右前后,都是由内外派生出来的方向计量。也就是说,贪嗔痴以心识为圆心,产生了立体辐射的空间计量。我看下图,心识就是XYZ三个轴共同的交点,由此数轴的圆点向四面八方呈现球形的辐射,所以空间是三维的,是立体的剂量。科学研究表面,很多低等动物没有方向感,如单细胞生物就没有方向感。但是所有的动物都有内外两种方向,否则他们便不能前进,能够前进的动物都知道两种方向感:内和外。内和外是所有方向的底盘,而内外的产生,就是因为贪嗔痴对心识的污染。
贪嗔痴控制心识,产生了空间概念
其实大乘佛教的哲学体系也能解释为什么时空可以弯曲,为什么光沿直线传播,量子纠缠在古代朴素哲学中是怎么回事,这些原始朴素的哲学道理,留待我们以后的博文中再谈。
来源:锐增双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