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每一个你,“平凡而不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08:25 2

摘要:公众号、视频号等流媒体平台涌现,创作者新奇的点子和大胆的想法,都吸引着我希望利用新媒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就报名加入了天津大学新青年媒体中心和天外天新闻中心。这期间我不断学习本领,从一个可画、秀米都从未接触过的新媒体小白,在一次次报选题、找素材、做选题

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

有这样的“我们”

我们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却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发光若走近倾听,你会发现

每一份“平凡的不凡”背后

都藏着炽热的坚持与独特的锋芒

让我们走近这些“微光成炬”的天大人

倾听他们独一无二的故事

从“小白”到10w+

新媒体赛道的破界者

人文艺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李宗悦

公众号、视频号等流媒体平台涌现,创作者新奇的点子和大胆的想法,都吸引着我希望利用新媒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就报名加入了天津大学新青年媒体中心和天外天新闻中心。这期间我不断学习本领,从一个可画、秀米都从未接触过的新媒体小白,在一次次报选题、找素材、做选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在一次次失败和再创作中寻求突破,逐渐成长为拥有1w+、2w+,最后甚至有了10w+推送的新媒体入门人。我一直认为要敢想敢做,要勇敢去突破现有的题材形式,不断创新。我挑战过两天时间制作出一篇推送,也在一周时间内和伙伴们制作出一次活动的宣传片,这些经历不仅仅使我有了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提升了我的策划、写作和创作能力,让我逐渐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运动与绘画的

“跨界艺术家”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王艺曈

对于运动,我的热情始终如一,它不仅能释放情绪,还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捷径。从初中开始我便经常练习,在天津大学有了更多的比赛机会后,我成功拿下第四届“王正廷杯”运动会女子实心球的冠军以及女子铅球的季军。绘画在我的生活中更像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最初我只是想通过手中的笔记录美好的景色和喜欢的角色,现在我从记录美好变成了传递美好,尤其成为天津大学新媒体中心的一员后,希望能用我的笔绘出更好看的图画,把愉悦的心情传递给更多人。

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能找寻到自己的价值,闪闪发光。

蹲守半日为一帧

光影世界的诗意捕手

智能与计算学部2024级本科生 付赞平

与摄影的缘分,始于父亲递给我的那支画笔。从两岁开始,我痴迷绘画,直到两年前得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打开了光影世界的大门。我后来在高中摄影大赛断层夺冠时忽然明白——这就是我命中注定要奔赴的热爱。边骑车边抓拍同学匆匆的身影,为了一张照片蹲守半天,在茫茫大雨中坚持拍摄……当期待的奇迹在显示屏绽放时,那种"值得"的震颤总会漫过周身——这大概就是热爱的模样:痛与快乐交织,却永远甘之如饴。摄影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它让我明白世界不只有相似的朝朝暮暮,那些转瞬即逝的晨光,斑驳墙面的纹路,陌生人眼底的微澜都是值得去珍藏的永恒。我想对每一个心怀热爱的天大人说:那些宝贵的美好终将在时光中沉淀生活最独特的印记,保持热爱,不负青春。

用镜头架起桥梁

让科研与热爱交汇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2级博士生 邹昊铭

因热爱记录与分享,我选择用镜头呈现真实的科研生活:有科研时的焦虑煎熬,有论文接收的欢呼雀跃,还有和实验室伙伴的搞笑日常……有人说靠我的视频熬过考研,有人感叹博士生日常也满是烟火气。热爱,让素未谋面的我们彼此照亮。在创作中,我借视频呈现校园文化,耐心解答疑问,能让更多人领略天大之美。如今,我依然用镜头架起桥梁——让公式不再冰冷,让知识触手可及。若能在科研与热爱的交汇处播种微光,便是最大的幸运。

用志愿服务的热忱

让世界变好一点点

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迟学君

15岁第一次穿上志愿者马甲的时候,我曾迷茫地问过自己:“志愿服务究竟是什么?”那时我的心中并没有答案。但是我选择从点滴做起,和家乡伙伴一起成立了首个青年返家乡志愿服务组织,先后带动了上千名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步入天大后,我在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大型赛事、教育帮扶等各个领域探索,深入基层开拓诸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青年之间互相传递。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志愿服务,我会说:这是一段让你在帮助别人时找到自己价值的神奇旅程,是让书本知识活起来的实践课堂,更是年轻人用双手把社会变得更好的成长仪式。这条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但当你回头看看那些因为你的出现而微笑的脸庞,就会明白:原来我们真的可以,让世界变好那么一点点。

青铜器里读春秋

破译地球生命密码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 袁润苗

读书是我探索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方式。启蒙时《三字经》里的“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始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我逐渐萌生了从事考古的理想。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负责青铜器的科研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学习实验,确定研究思路并付诸实践。我们的“山东潍坊出土青铜句鑃年代和溯源的地球化学研究”项目在去年参与了首批天津大学本科生自主科研创新项目的评选,从全校200余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研究成果于今年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地球与环境》期刊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我们的脚下就是一本巨大的恢弘生命演化史书,我相信生命的谛旨都熨帖于大地,潜藏在深谷,也愿用一生去贴近这颗星球漫长演化历史的嶙峋一角,去成为彳亍在地球古老伤疤上的一只蜉蝣。

百万用户到设立奖学金

用代码书写奋斗诗篇

智能与计算学部2023级博士生 刘岳森

因为热爱摄影,我把我的专业和摄影结合起来。和朋友一起开发的边框水印大师和OMO复古相机、KUMO仿色相机等app,累计在互联网获得了一百余万的用户,曾达到app store摄影畅销榜的五十余名,全网数千万人浏览过我们的产品。我们最近在做的KUMO仿色相机,更是用AI完成色彩风格克隆。学校为了支持我们,特地把创新创业基地借给我们用作办公场地,那时我们经常办公到凌晨一两点。我们用AI技术把原来只有专业调色师能做的事情,变成了新手小白也能做的事。我们团队还利用软件挣到的钱,在初中母校设立了奖学金,用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传播这种正向的影响力,给学弟学妹种下一颗探索好奇的种子。

用音乐丈量青春

奏响心灵的交响乐

管理与经济学部2023级硕士生 苏小涵

音乐于我是刻在生命里的温暖印记。本科时我曾担任经管学部合唱团主席,不仅需要协调四十余人的声部分配,更要带领大家反复推敲作品的情感表达。研究生阶段我加入天美工作室,那里多元的音乐氛围让我重拾对流行演唱的热爱。从两台手机拍摄到专业录音棚录制,从校园路演到单条视频破百万播放,从只有三个主唱到如今六十多人的大家庭,我们真切感受到音乐跨越屏幕的共鸣力量。

音乐教会我聆听——听合唱中换气时的呼吸,听舞台返送里自己的声音与伴奏的微妙博弈,听天美小伙伴在创作瓶颈期依然坚持的倔强心跳。当那些旋律化作手机里永远置顶的群聊,化作演出服上洗不掉的彩排污渍,化作深夜录音时互相传递的热水,我终于懂得:音乐从不是青春的注脚,而是青春最生动的证明。音乐从不是独角戏,而是心灵的交响。

这些故事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只有跬步千里的坚持没有得天独厚的天赋

只有矢志不渝的热爱

真正的“闪光”

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刹那

而是低头赶路时

那份让平凡日子生出星火的执著

愿每一位天大人

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一往无前

因为每一簇微光

终将汇成照亮世界的炬火

素材来源 / 天大学子

素材整理 / 宋铖婧

策划 / 薛子易

编辑 / 宋铖婧

底图制作 / 范逸涵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为“闪光的天大人”

来源:天津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