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四川绵阳以"科技立市、产业强市"为核心战略,锚定"十四五"收官目标,在科技创新、交通枢纽、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四大领域同步发力,127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提速,预计完成年度投资1329亿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四川绵阳以"科技立市、产业强市"为核心战略,锚定"十四五"收官目标,在科技创新、交通枢纽、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四大领域同步发力,127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提速,预计完成年度投资1329亿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科技创新:构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地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2025年将建成"云上科技城"二期工程,新增36所高校、40个顶尖团队入驻,推动200项校地合作项目落地。京东方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启动三期扩产,投资20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AMOLED模组基地,预计新增年产值300亿元。同时,绵阳国家高新区将建成国内首条8.6代AMOLED中试线,突破折叠屏、车载显示等关键技术,带动上下游5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核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聚龙一号"装置完成升级,建成全球首个兆瓦级FLASH放疗设备研发中心,推动精准医疗技术产业化。绵阳科技城新区启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投资56亿元打造城市大脑,实现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智能决策。
二、交通枢纽: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5年绵阳交通建设进入"立体突破"阶段。成绵高速扩容工程全面通车,双向八车道设计使成都至绵阳车程缩短至50分钟,年通行能力提升至1.2亿辆。绵遂内铁路三台段完成铺轨,同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次级枢纽,推动绵阳港纳入省级规划,涪江航道升级为四级标准。南郊机场迁建取得关键进展,空军完成3个预选场址技术论证,新机场规划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预计2027年开工。
城市交通方面,创业大道南延线三汇桥6月竣工,4.5公里快速路串联科技城新区与经开区,形成"半小时经济圈"。G247永明至花园段完成改造,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提升至94%,农村公路"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三、产业升级:锻造现代产业体系
绵阳2025年重点推进34个省级工业项目,总投资936.9亿元。其中,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建成全球最大医用回旋加速器基地,年产同位素药物1000万居里;华丰科技"星载高速连接器"项目投产,打破欧美技术垄断,预计年产能500万套。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星际荣耀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台建成,推动"双曲线二号"火箭实现商业化发射。
服务业方面,"绵品出海"行动拓展东南亚、中亚市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涪城万达广场升级为"智慧商圈",引入元宇宙消费场景,预计年客流量增长30%。
四、生态治理:建设涪江流域示范样板
绵阳实施"碧水保卫攻坚"行动,投资68.8亿元建设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保障13条支流生态流量。推进涪江流域川渝九地联防联控,建成15条跨界河流生态廊道,郪江流域"4+2"管护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仙海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6公里环湖湿地带新增鸟类栖息地200公顷。
在绿色能源领域,投资47亿元的涪江梯级电站完成改造,年发电量提升至28亿千瓦时。三台县建成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00兆瓦。
五、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2025年绵阳将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发放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6亿元,3亿元人才基金支持100个创新创业项目。教育方面,科创园区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6000个。医疗领域,市中心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肿瘤放疗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80%。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绵阳2025年GDP突破48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单位GDP能耗下降3.5%,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奠定坚实基础。(完)
数据来源:
3. 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方案
4. 涪江流域生态修复规划
5. 京东方绵阳基地扩产公告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