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上午,TIR国际公路运输(滨州至莫斯科)通关仪式在滨州市阳信县举行,标志着一条直达莫斯科,全长约8000公里的国际公路物流新通道正式启用,为本地企业拓展欧亚市场按下“加速键”。
4月11日上午,TIR国际公路运输(滨州至莫斯科)通关仪式在滨州市阳信县举行,标志着一条直达莫斯科,全长约8000公里的国际公路物流新通道正式启用,为本地企业拓展欧亚市场按下“加速键”。
阳信县副县长崔明星出席仪式并致辞,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相雷出席仪式并宣布首趟车正式发车。随着两辆满载体育场配套设施的货车自阳信驶出前往莫斯科,标志着TIR国际道路运输滨州籍货车成功首发。
记者采访得知,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系统)是一个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公约》)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物运输海关通关系统。 TIR系统由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建立于1949年,作为全球唯一的跨境货运海关通关系统,TIR系统通过简化通关程序和提高通关效率,成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提高国际运输安全水平的实用工具。2018年5月18日,由中国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共同主办,中国大连至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启动仪式在大连举行,这标志着国际公路运输系统正式在中国落地实施。持有TIR证的车辆在各缔约国之间便捷通关,实现全程“一次申报、一车直达”,简化了通关流程,降低了运输成本,保障了运输安全据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测算,TIR系统可以为TIR承运人节省约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
上午10点40分,随着发车指令,两辆悬挂TIR标识的货运卡车在阳信鸣笛启程,满载货物驶向莫斯科。这条全程约8000公里的线路,依托联合国《TIR公约》通关便利,可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企业跨境物流成本。本趟TIR国际公路运输(滨州—莫斯科)货车承运河北衡水某企业的体育场配套设施44吨,由阳信县出发,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直达莫斯科,单趟用时10天,预计节省运输成本及通关费用3万余元。
国际公路运输是阳信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展“交通强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阳信县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国际公路运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县国际公路运输正式通关首发,标志着阳信县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对于推动阳信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滨州市阳信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峰告诉记者,TIR国际运输实现‘一车直达’,沿途国家海关免检开箱。此次开通的线路是阳信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将常态化运营,预计年货运量突破5万吨,助力山东北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阳信县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继续加大扶持企业力度,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优化国际公路运输的运营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更畅通的桥梁,为阳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阳信融媒翟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