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上海轨交1号线发生一起令人愤慨的男子猥亵女乘客事件。监控视频清楚显示,一名穿格子衬衫的男子在车厢内多次对身旁黑衣女子动手动脚,女子奋力反抗后,男子企图逃离,最终被周围乘客合力控制住。一时间,全网都在为受害者鸣不平。然而,两天后杨某却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消息
你能想到吗?地铁猥亵案居然是剧本,两人早就认识!杨某(男,36岁)在短短24小时内就被铐上了手铐。
近日,上海轨交1号线发生一起令人愤慨的男子猥亵女乘客事件。监控视频清楚显示,一名穿格子衬衫的男子在车厢内多次对身旁黑衣女子动手动脚,女子奋力反抗后,男子企图逃离,最终被周围乘客合力控制住。一时间,全网都在为受害者鸣不平。然而,两天后杨某却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消息,宣称“男女二人事先认识,是剧情演绎”,还像模像样地描述“两人在群里约好去地铁拍视频,男的拉女的小臂就是暗号”。此消息迅速扩散,评论区瞬间被“反转”“剧本”等字眼刷屏。
公安网安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结果发现杨某根本没有什么“内部消息”,完全是为了博关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凭空编造了这些不实内容。次日,杨某就被抓获归案。面对讯问,他承认自己刷到猥亵案视频后,觉得热度高,就想编点“独家料”来涨粉。最终,因编造并传播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杨某被依法刑事拘留。警方也特别提醒:网络可不是法外之地,想蹭热度可以,但底线绝不能碰!那么这种谣言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在2019年3月的成都某实验学校门口,突然聚集了大批情绪激动的家长,他们举着“食堂食品发霉”的照片,强烈要求校方给个说法。事情起源于有家长在微信群收到一张照片,照片显示食堂食材中有发霉大米和过期肉类,消息迅速扩散,甚至传出“学生吃后集体腹泻”的说法。
经警方调查,这张照片是该校家长刘某(女,42岁)为引起关注,故意将其他学校食堂的问题照片PS后发布,还编造了“校长收受贿赂”“教育局包庇”等不实信息。实际上,该校食堂食材经检测全部合格,所谓“学生腹泻”也是个别情况,与食堂并无关系。刘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小编认为家长关心孩子本无可厚非,但不分青红皂白传播谣言,只会引发社会恐慌。刘某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声誉,更让众多家长陷入焦虑。面对涉及孩子、教育等敏感话题时,一定要保持理性,核实信息来源,不能被情绪左右。有时候,一句未经证实的话,就可能掀起一场大波澜,而造谣者终将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还有在2018年8月的昆山,于某在被宝马车主刘某持刀追砍时,捡起刀具反杀对方,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然而,案件审理期间,网上突然冒出大量谣言,有人说“于某是黑恶势力成员”,有人编造“刘某家属收受巨额赔偿”,甚至有人PS出于某“前科记录”的图片。
经查,这些谣言主要由王某(男,32岁)和李某(女,28岁)传播。王某是某自媒体博主,为增加账号流量,故意曲解案件细节,编造“官方包庇凶手”的故事;李某则是刘某的前同事,因个人恩怨借机抹黑于某。两人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和8日的处罚,并责令删除所有不实信息。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到网络谣言对司法公正的干扰有多大。当全社会都聚焦于一起案件时,总有人为了一己私利,编造谎言来带节奏,误导公众的认知。于某案能够得到公正处理,离不开警方和司法机关严谨细致的调查,但谣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久久难以消散。这也警示着我们,面对热点事件,要相信官方通报,对于那些博眼球、带节奏的“小道消息”,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
中国互联网协会报告显示,一条谣言从发布到形成百万级传播,平均仅仅只需2.8小时。特别是涉及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的谣言,传播速度更是提升3倍以上。就拿2024年“某地自来水被污染”的谣言来说,短短12小时内就覆盖了全国13个省份,直接导致多地超市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民众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之中。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表明,80%的网络谣言都是通过诸如“拼接图片”“断章取义”“虚构对话”等极为简单的手段编造而成的,成本甚至不到200元。然而,谣言所造成的社会损失却难以估量。2023年,某企业被造谣“产品致癌”,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当天就暴跌15%,市值瞬间蒸发30亿元,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2024年网络犯罪白皮书》显示,在因编造传播谣言被刑拘的案例中,30-40岁人群占比高达65%,他们的主要动机集中在“博流量”“泄私愤”。而一旦构成犯罪,不仅当事人会留下案底,还会对子女考公、参军等政审环节产生影响,真正可谓是“一人造谣,全家受累”。
对比这几起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谣言的共同点:都是利用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通过“反转”“揭秘”等极具吸睛效果的标题,编造看似“合理”的细节,从而引发公众的情绪共鸣。但无论其包装得多么精美,谎言终究是谎言,法律的天平永远不会偏袒任何一个投机取巧之人。
如果您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谣言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和看法。您觉得该如何有效遏制网络谣言?面对热点事件,怎样才能保持理性判断?期待您的真知灼见!也恳请大家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网络谣言的危害,共同守护我们的“数字家园”。关注我,一起关注网络安全话题,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网民!
来源:史海拾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