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呈现激增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 2023 年《JAMA》期刊上王陇德院士团队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天增加4万脑卒中患者,而中国占1/3以上,数量高达1万以上。这一统计口径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医院接诊数据和流行病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呈现激增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 2023 年《JAMA》期刊上王陇德院士团队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天增加4万脑卒中患者,而中国占1/3以上,数量高达1万以上。这一统计口径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医院接诊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涵盖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多种类型。
脑卒中,俗称 “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的急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王陇德院士团队的研究指出,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出 “年轻化 + 中老年高发” 的双重趋势。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而罹患脑卒中;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 CLOCK/BMAL1 生物钟基因调控昼夜代谢周期,50 岁以后该调控系统效能下降 30%-40%。浙江大学医学院 2023 年在《Circulation Research》发布的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1:00 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活性降至日间峰值的 45%,导致脑血管舒张储备能力锐减。此时段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表达量却上升至白天的 1.8 倍,双重作用下形成脑血管 "收缩 - 痉挛" 高危窗口。
1、不忌高盐宵夜
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睡前食用高盐宵夜,危害更为严重。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 H 型高血压专项数据显示,长期高盐摄入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比正常摄入人群高出约 40%。曾有一位 45 岁男性患者,经常在睡前吃烧烤宵夜,且喜欢口味偏咸。某天晨起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测量血压发现晨间血压骤升,高压达到 190mmHg 。这是因为高盐食物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给脑血管带来巨大压力,增加脑卒中风险。
2、不停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至关重要,但随意停药危害极大。同样依据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数据,约 30% 的高血压患者因自行停药出现血压波动。一位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血压近期较为平稳,便在睡前自行停服降压药。几天后,晨起时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腔梗。降压药随意停服会使血压不稳定,血压的大幅波动会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
3、不减情绪压力
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影响血压和心血管功能。在睡前若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状态,这种危害更为突出。临床中有一位 55 岁的女性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每晚睡前都焦虑难眠,大脑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一段时间后,她在晨起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症状,经检查脑血管出现异常痉挛。长期的情绪压力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脑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4、晚上不注意保暖
夜间气温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温差变化较大。50 岁后,身体的保暖能力下降,血管对寒冷的刺激更为敏感。如果晚上睡觉时不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等部位,血管会因寒冷而收缩。血管收缩会使血压升高,同时也可能导致血流不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所以,晚上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添衣物,选择合适的被子,保持身体温暖,让血管处于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脑卒中患者激增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卒中的预防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50 岁后的朋友们,牢记晚上的 “四不” 原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来源:番茄医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