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经济和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13:22 2

摘要:我们仍然属于半计划经济的指导经济,这就造就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周期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路径,到今天仍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圳最后的红利已经没了,光鲜亮丽的科技之都的中小企业现在连拿5K的工资都费劲,而期待的先进产业目前也看不到希望,全

#无人区有回声#2025全球经济和就业彻底崩盘,你准备好了吗?

原创:尚玄月

首先说个现实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潮流,每个潮流的蓝海周期大概为20年,目前制造业和生产端的红利因为产能

过剩早已没有了,年轻人应该提早做好打算,面对下一个时代的风口。

城市属性带来的局限性:

我们仍然属于半计划经济的指导经济,这就造就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周期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路径,到今天仍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圳最后的红利已经没了,光鲜亮丽的科技之都的中小企业现在连拿5K的工资都费劲,而期待的先进产业目前也看不到希望,全面被杭州超越,整个深圳的就业市场除了大厂就只剩下电销推广,而深圳大厂的主旋律是结构性裁员,电销推广则是各类乱七八糟的二道贩子推广电销拉客资的岗位,你在这里996都算是好事,起码收入是有保障的,大部分年轻人在深圳面试的岗位如出境电商等,全都会随着今年国际政策的改变彻底末路,深圳今年的就业市场,我的建议是:尽早跑路,越快越好,不要把童年港台电影的滤镜放到今天的深圳。

深圳目前大厂的环境:

说到大厂就要说一个伪命题,什么是大厂?万人以上的吗?那这种规模的深圳确实多,但是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讲过整个广东的就业环境,所有全国或者国际性的大公司,只会在深圳放最累最苦最卷的岗位,所有的高薪金融离钱近的岗位,都不会在深圳,这里承担了所有大厂90%的程序员和其他计算机技术岗位,但不会提供任何非技术类的管理层的岗位或其他优质岗位,你到那一步了一定会被调度去上海或者北京,深圳就是给牛马拉磨的炼狱场。

那大厂的收入呢?这一点是最悲哀的,华为一个二百人规模的服务器部门的部长,收入=杭州地区一个本地中厂的产品工资,年包50万左右,而在上海,小红书给学历好的应届生开的就是这个价格,同样的薪资你在深圳得拿命换来。况且深圳现在的高新产业也没那么高新了,大厂优化是迟早的事情。

深圳目前中厂的环境:

好的中厂是几百人到一千人规模的本地不错的企业,有垂直赛道,有自己的护城河,有自己的私域或稳定收客渠道,这样的公司在深圳太少了,深圳几百人左右规模的企业,全是融资套现借尸还魂的恶性企业,做个比喻:我随便从国外抄一个白人热门项目,拿着国外不错的市场数据,回深圳一通融资,

也不管是否符合国内消费市场,也不管是否能落地,融资完之后立马扩大规模招人,然后做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从本地政府的扶持政策里弄一笔,再从融资市场弄几笔,然后创始人跑路,你可以看看深圳这样的工资有多少,活跃在市场上的中厂是不是几乎都是这种,寿命三年,风风火火,弄完就跑,一地鸡毛。

这样的公司大部分都在伪科技圈子里,什么是伪科技?借用华强北强大产业链,弄个DEMO贴个牌。

深圳目前创业公司/小公司的环境:

太惨了,90%集中在出境电商,要么是乱七八糟的拉客资打电话的公司,我毫不开玩笑的说,正经的运营岗位,比如亚马逊运营,阿里国际站运营,深圳小公司开出的工资还不如重庆和成都,甚至不如西安,深圳大部分小公司给的薪资是在4-6K,没有在胡说,这就是深圳目前的薪资水平,把普通本科的应届生不当人,当耗材,进来4K块钱打电话,打半个月没转化就试用期辞退,别说和北京上海这些注重新员工客人发展的地区比了,就连正常北方的省会都比不了了,所有应届生去深圳三年换十份垃圾工作是常态,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避雷跑路的路上,最终实在没办法了进厂吧,深圳现在工厂都没订单了,想进厂都得去江苏上海了。目前非高学历年轻人在深圳的下场就是找个垃圾公司,被欺负被骗,再找一个再被骗,无限循环。

深圳就业市场什么时候会好?

不会好,至少在下一个世界级的风口出现之前深圳都是吃老本坍缩的状态,上一次的风口可不是AI这种小的短期的风口,深圳上一次的风口是全球制造业导向国内+整个国内互联网的生命周期的所有风口,深圳是在这样的双重风口下疯狂直冲了40年,这两个风口现在因为国际形势,消费萎靡,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全部成了负担,所以以密集劳动型为主的城市必然会崩盘,当然一定会有人说那深圳还有高新企业啊,不光是工厂,是呀,你说的没错,但是深圳所谓的高新企业也不过是把高新企业当做密集劳动企业在做的,这是深圳所有公司的王牌,所有的高新企业都是披着白领皮的螺丝工厂,上海人搞一个精致的产品,深圳立马让员工加班模仿出来,再让所有人加班上线,最后低价卷死上海人,你以为深圳的这些高新企业是真高新吗?

一旦市场卷不动了,再卷就是负利润你得倒闭了,那深圳立马就玩完了,现在是极低利润时代,所以还可以压迫员工,压榨劳动力去竞争,马上关税一来,全深圳会进入彻底的崩溃。

抛开这些更严重的是:

深圳和目前被美国制裁的我们情况一样,是一个纯乙方城市,这就是最难熬的一点了,你有能力生产,有能力制造,但是没有买家,我可以帮你

代运营,帮你写APP,帮你开发软件,帮你设计后台,但是没有企业付费。

在这种情况下,手握买方资源的杭州上海北京会成为未来五年的就业好选择,等待被挑选的深圳会很难。

城市的属性之殇:

再谈谈属性带来的差异与困境。以广东为典型的密集劳动型产业城市,和以上海为代表的智慧型产业城市,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仿若两个极端。

广东留下了工厂、产业链、大量就业岗位以及可观的GDP数字,然而上海却掌控着利润、汇聚着高端人才,手握财富分配大权,这里面的门道颇为复杂,我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

GDP是一场泡沫:

GDP 数值高可不意味着这座城市就真的富裕。就拿广东和台湾对比,广东的GDP总量虽然超过台湾,可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台湾企业贡献的。台

湾企业开创了代工模式,精准洞悉企业需求,本土研发出芯片技术,随后在广东设立富士康,从湖南、贵州等地招募来数百万务工人员,而台湾

本土仅仅派出几千名中层管理人员。

如此一来,看似广东GDP高涨,实则数百万务工人员大多从事基础劳作,消费集中在平价餐饮如猪脚饭,或是城中村消费场景,真正的利润却被

台企拿走,人家还凭借广东的GDP优势实现上市,股权分红更是与广东本地务工人员毫无关联,所谓的GDP某种程度上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数字安慰罢了。

回首改革开放前夕,重大决策出自北京,人脉与权力资源也随之汇聚于此;资金流向上海,使得上海人玩转股市与金融领域;紧邻上海的浙江,民众天

生具备商业头脑,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消费后端的工厂生产、加工、组装、包装等环节,则由广东全盘承接。彼时中国产能严重不足,物资按票供应,谁手握现货谁就占据优势,广东自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时过境迁,如今货品供过于求,货物积压滞销成常态,谁能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谁才是王道,优质消费者成为市场竞相争夺的资源财富的分配机制:

就拿拼多多来说,平台由上海人开发,游戏规则、分配机制以及财富分成模式皆由其精心设计,杭州人踊跃参与开店、销售,以个体户身份活跃其

中,而产品生产环节则落地广东。再看“得物”,上海人一手打造品牌,精准定位消费者群体,开辟独特赛道,杭州人入驻平台运营,努力实现盈利,产品制造依旧依托广东。

Ps:这里不是指广东卖假货,而是全世界所有的赠品都是MADE IN CHINA,而MADEIN CHINA就是广东。

上海人负责拿钱投资,玩融资,负责品牌搭建,财富分配,股权架构,杭州人负责开发项目,运营市场,沟通消费者,广东负责生产和制造,整个模式已经定性了。

北京的字节和美团还有等等平台,是一样的道理!

来源:一梦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