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成祖朱棣有五位女儿,却把其中两位嫡出公主先后嫁入同一家,将安成公主许配宋琥,再将咸宁公主下嫁宋瑛。这桩皇家赐婚并非寻常联姻,而是为了回报一位真正为明朝西北边防拼尽全力的功臣——宋晟。
明成祖朱棣有五位女儿,却把其中两位嫡出公主先后嫁入同一家,将安成公主许配宋琥,再将咸宁公主下嫁宋瑛。这桩皇家赐婚并非寻常联姻,而是为了回报一位真正为明朝西北边防拼尽全力的功臣——宋晟。
他四次镇守凉州,挫败北元,征服西番,奇袭哈密,一人稳住西北二十余年不失寸土。不仅朱元璋倚重,朱棣更是托付重任。
从被贬出京到封为西宁侯,再到子孙十四代守边无二志,宋晟用铁血和忠诚写下将门家风。
洪武十二年,宋晟因事被贬出京,调任凉州卫指挥使。当时的凉州并不算一个能让人出头的地方,相反,是朱元璋最头疼的西北边患重地。前任多有战死、哗变、罢免之事,极少人能善终。
宋晟到任之初,凉州百废待兴,军心不齐,物资紧缺。最紧要的问题是缺水。缺水则庄稼不长,军粮匮乏,百姓也流亡他地。宋晟第一年没有出兵,而是带人凿渠修田,亲自巡查军屯,把缺粮、缺兵、缺人心这三件事一点一点补齐。
军队士气起来之后,宋晟开始派骑侦查,设岗设哨,严格训练骑射和防守。最初边军怨声载道,但三年后,凉州军队的战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洪武十七年,北元大将把都剌赤率兵南犯。这人出身贵族,屡败明军,是北元主力中公认的“西部右臂”。他此次偷袭凉州,只带精锐骑兵,企图速战速决。
宋晟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死守城池,而是抽调精兵先行,夜渡沙漠,直扑把都剌赤的后方——亦集乃路。元军听说老营遭袭,匆忙回援,不料途中遭遇宋晟伏兵夹击,前后围困,损失惨重,把都剌赤被俘。
此次“亦集乃路之战”,斩俘万余,缴马匹牲畜无数,直接打断了北元在西线的攻势。朱元璋听闻战报,连下数道旨意赏赐。宋晟也因此恢复都督官职,威名远播西域。
宋晟并不张扬,捷报传到京城时,他还亲自整顿被俘北元部落,把未伤者编入屯田军户,让他们“耕牧自便”,不掠人、不扰地。边民开始主动归附,商队也敢往西走,凉州成为西北咽喉的屏障。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点将讨伐哈密。此地由北元余部控制,早已劫掠过多批明朝商队。京中对西域势力头疼多年,数次派兵皆无大果。
这次朱元璋派出宋晟为总兵官,命其统军西进。
哈密与凉州之间隔着一千多里的戈壁,无水无粮,明军多次因补给线被截而败。宋晟准备周全,他在出兵前就命凉州卫屯军加紧储粮,一路设埋粮点,自带干粮压缩到最小体积,兵马疾行至哈密,抵城时,敌军尚未察觉。
哈密王子别儿怯帖木儿、豳王桑里失哥未料到明军来得如此之快,仓促应战,被宋晟围城击破,数日之内即生擒二王,收复全城。
此战意义重大,西域各部首领震惊之余纷纷修书归附,明朝边防向西推进数百里,丝绸之路一带开始畅通。
不久后,蓝玉被命征讨罕东诸部,点将名单上特地请求宋晟为副将。二人率军深入西番境内,连破阿真川、罕西等地。宋晟带骑兵绕后切断敌人补给,主力围攻正面,最终斩首七千,缴马两千五百,牛羊十万。大军班师途中,敌人不敢尾随。
朱元璋对宋晟的战绩极为认可,在朝中召见他时说:“今西陲安定,边储充足,卿之功也。”不久,宋晟被提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父祖三代皆得赠官,并加赐田产于凤阳本籍。
建文年间,宋晟仍镇凉州。靖难之役爆发,宋晟未响应朝廷东征之命,而是“缓师不进”。等朱棣夺位后,他进京朝见,朱棣升其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不问前嫌。
当时,朱棣考虑西北形势未稳,帖木儿帝国仍有动向,于是决定再次启用宋晟。永乐元年,他授宋晟平羌将军、总兵官,命其再度出镇甘肃,并在半年之内,连封两女嫁入宋家:安成公主嫁宋琥,咸宁公主嫁宋瑛。
皇家嫡女双嫁一门,这在明朝是绝无仅有的信任。西宁侯宋家,从此与朱家彻底绑定。
宋晟受命之时,年近花甲。朱棣亲下密诏:“今西北边务,悉托于卿。若非朝廷召命,不必入朝。”
朝廷防务,有时需要人死守不退;而朱棣给宋晟的,是完全托底的授权。宋晟并未辜负。永乐四年,他安抚降将数千,稳定边陲。御史弹劾宋晟“自专不法”,朱棣回道:“大将统边,不专则不能用。”
朱棣临终前,西北军政依然由宋晟主理。永乐五年,宋晟病逝于肃州,敕命厚葬,归葬南京聚宝门外。
此后,宋琥、宋瑛继承爵位,接替镇守西北。宋瑛战死于阳和之战。其后,宋家十余代守卫边疆,至崇祯年间第十四代宋裕德仍战死于阵前。
两位公主之婚,换得两百年忠诚。朱棣当初的“重手下注”,回报的是宋家十四代不负明廷,忠勇传世。
宋晟之功,远不止一人之战。他把一个动荡不安的边地,变成西北安定的大营;他把原本叛乱频发的西番、哈密,纳入朝廷统治轨道;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换来西宁侯十四代忠贞。朱棣封他为“宣忠效力武臣”,并非溢美,而是事实总结。
西宁侯宋家,是明朝武勋家族中少数能“始终如一”的典范。
来源:史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