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西北大学第一医院脑科病院为响应“人工智能辅助帕金森病的管理”的宣传主题,从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科普桥梁,于4月9日至11日通过举办大型科普义诊、基层医生培训、线上科普系列活动,以科技赋能医疗,助力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
阳光讯(赵荣健 记者 郑亚雷)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西北大学第一医院脑科病院为响应“人工智能辅助帕金森病的管理”的宣传主题,从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科普桥梁,于4月9日至11日通过举办大型科普义诊、基层医生培训、线上科普系列活动,以科技赋能医疗,助力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程管理”,精准叩响希望之门。
专家义诊与科普宣传——打通“最后一公里”
4月11日上午,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头攒动,脑科病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心身科专家团队为当地群众及患者提供免费咨询与诊疗服务。义诊现场,专家通过便携式AI评估设备,实时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及药物反应,并结合病历资料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心身科主任罗利玲在义诊中特别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帕金森病常伴焦虑抑郁,心理评估工具能帮助医生更全面把握患者精神状态。”活动期间,一位患病9年的张先生感慨:“以前看病要跑好几家医院,今天专家们亲自走进社区,教我记录病情、医患长程管理、康复锻炼,太方便了!”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周林甫表示:“此次科普义诊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也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群体,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基层医生培训——筑牢诊疗“基石”
4月10日,神经内科尤雪梅主任、种亚楠副主任医师一行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及规范化治疗》专题培训,从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早期症状、诊治要点与社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医联体之间上下联动与科学管理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尤雪梅主任指出。
线上直播与科普——云端科普送进万千家庭
4月9日至11日,脑科病院通过官方直播平台及公众号推出系列线上科普活动,以“云端”为纽带,打破地域限制,将帕金森病相关科普知识送入千家万户。4月9日直播中,狄海莉副主任医师以《认识帕金森,让爱不陌生》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帕金森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早期症状及诊断要点,吸引超9000人次观看。
同时,脑科病院相继上线《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是什么?》《帕金森病误区揭秘》《帕金森病用药注意事项》、《什么是帕金森病呢?》《帕金森病说话不清怎么办?》等系列短视频,每期视频以“一问一策”形式展开,直击公众认知盲区。此次线上科普通过医院公众号、微信群及合作媒体同步推送。视频发布后,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热议,大量患者纷纷通过微信群、电话及短信与帕金森病治疗团队进行咨询与讨论,形成“云端问诊潮”——12小时内共接收线上咨询逾300人次,其中30%来自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域地区。当人工智能遇上帕金森病管理,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医者仁心的延伸。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