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换不来生存!美国胃口越来越大,率先投降的越南终于得了教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14:32 2

摘要:当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宣布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时,越南的反应速度令世界咋舌——这个东南亚国家在政策落地后24小时便举起了白旗。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时,越南第一个举起了投降的白旗。

让越南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卑微妥协并没有换来生存,得到的只是美国越来越大的胃口。

终于得到了教训的越南,如今想要后悔却发现已经晚了……

当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宣布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时,越南的反应速度令世界咋舌——这个东南亚国家在政策落地后24小时便举起了白旗。

4月4日,越南总理苏林紧急与特朗普通电话,主动提出将越南对美关税降至零的惊人方案,还请求将美国计划于4月9日生效的46%惩罚性关税至少推迟45天。

在5日提交的正式信函中,越南不仅将汽车进口税从30%降至20%、液化天然气税从5%压至2%,还对美国杏仁、开心果等农产品敞开零关税大门。

这种定向精准的“经济缴械”,本意是展现诚意以换取美方缓和,也在无意间暴露了自身的经济命脉。

美国农业巨头ADM、能源企业雪佛龙等公司的股票应声上涨,市场提前预支了对越南市场的收割红利。

然而,美方的回应让这场交易沦为单方面掠夺,4月8日,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将越南的妥协称为“毫无意义的姿态”。

他宣称问题的核心在于“越南的倾销和补贴”,暗示需要“更根本的改革”,这种从关税博弈转向制度改造的谈判升维,彻底堵死了越南的退路。

当被追问46%关税是否会如期实施时,纳瓦罗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是的。”此刻,越南才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谈判筹码,不过是霸权游戏中的一粒尘埃。

越南的妥协绝非偶然,而是其经济结构的必然产物,越南国内出口占GDP比重超30%的畸形比例,已经将国家命运与美国市场进行了深度捆绑。

更致命的是,越南的出口引擎建立在中低端制造业的脆弱地基上——电子装配线利润率不足3%,纺织业平均毛利率仅5.8%。

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企业将半数产能布局越南,每年创造逾200亿美元产值,但这些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线无法短期转移,使得越南在谈判桌上未战先怯。

当美国关税大棒挥下,阿迪达斯39%的越南产运动鞋将面临每双15美元的额外成本,这足以让企业将订单转向孟加拉或印尼。

数据显示,若46%关税全面实施,越南对美出口额将在六个月内萎缩180亿美元,直接导致50万制造业工人失业。

电子、服装等产业构成的出口主力军,利润率普遍低于5%,46%的关税增幅足以摧毁整个产业链。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发展模式的路径锁定,过去十年,越南凭借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接单经济”。

但三星、佳能等跨国企业仅将组装环节放在越南,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中日韩进口。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使越南沦为全球产业链最脆弱的中间环节。

这种模式虽带来短期增长,却也导致了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附加值低下。

当美国关税重锤落下,越南既无技术壁垒构筑防御工事,又缺乏国内市场消化产能,只能将经济主权拱手相让。

3月31日宣布的汽车、液化天然气、农产品等定向减税措施,精准对应美国优势产业,这种“定向投降”暴露出越南对美依赖已深入骨髓。

霸权逻辑的本质

美国的回应为全球上了生动一课:妥协只会刺激霸权更肆无忌惮的索取。

当越南祭出“零关税”这张底牌时,纳瓦罗轻蔑地将其定性为“毫无意义”,转而抛出“倾销”“补贴”等模糊指控。

这种谈判策略的升级,标志着美国已从追求贸易平衡转向重塑规则体系。

越南的服装出口享受欧盟普惠制关税,电子产业依赖中国供应链,这些都被美方定义为“不公平竞争优势”。

要获得关税豁免,越南必须按照美国标准修改劳动法、削减国企补贴、开放金融市场。这种从贸易平衡转向制度改造的谈判策略,与当年美国对华“结构改革”要求如出一辙。

在2018年的对华贸易战中,美国不仅让中国在关税上让步,更是企图颠覆中国产业政策。

如今美国对越南的终极目标,是迫使其实施金融自由化、削弱产业补贴、修改劳动法规,将整个经济体系纳入美国主导的框架。

美国的新型霸权逻辑是一种无法破解的陷阱:先用关税制造危机,再以“解决方案”为诱饵,逐步侵蚀他国经济主权。

当WTO多边机制被架空,弱小经济体被迫进入“丛林法则”主导的双边谈判,最终只能沦为霸权体系的附庸。

当越南将液化天然气关税降至2%,美国能源企业便获得永久性价格优势;当汽车进口税下调,底特律的过剩产能将涌入东南亚。

更隐蔽的危机在于,越南为满足美方要求启动的国企私有化,正在为华尔街资本打开收购通道。

统计显示,美国私募基金2023年在越南并购额激增70%,目标集中于电力、港口等战略资产。这种“制度殖民”远比关税更具破坏性,它正将越南经济主权逐步肢解。

弱者的生存悖论

越南的教训为发展中国家敲响警钟:在单极霸权体系下,妥协非但不能换取生存空间,反而会加速战略绞杀。

当46%的关税如期落地,越南运动鞋产业面临25亿美元额外成本,这些压力最终将转化为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格上涨。

这种“双输”局面本可成为谈判筹码,但河内的迅速屈服使得美国得以单方面转嫁危机。

反观中国在2018年贸易战中的反制策略——精准打击稀土供应链、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发动舆论战瓦解美国国内共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定力。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直接导致美国军工复合体股价暴跌,这种“不对称反击”迫使特朗普政府重回谈判桌。

对越南而言,破局之道在于重构发展范式,短期需加速推进“中国+”供应链布局,借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与东盟、中日韩的产业协作。

中期应培育本土消费市场,通过数字基建和乡村振兴释放内需潜力,长期则要突破低端制造陷阱,在半导体封装、新能源电池等战略领域构筑技术壁垒。

更重要的是,需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将中越跨境经济走廊转化为技术转移通道,借助中国的产业升级实现自身转型。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当越南为保住“世界工厂”替补角色向美国屈膝时,却未察觉真正的生机蕴藏在北方邻国的经验之中。

中国的实践证明,唯有将经济主权、技术自主、市场纵深熔铸为战略盾牌,才能在霸权敲诈中守住发展底线。

而对美国而言,越南的遭遇终将反噬自身——当“美国优先”演变为“全球割韭菜”,美元霸权的基础必将加速崩塌。

这场看似一边倒的关税游戏,或许正在为单极秩序的终结埋下伏笔。

来源:董雯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