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老同志手机里都收到"3680元社保补贴待领取"的短信,点开链接才发现是骗子精心布置的陷阱。就在上个月,广州陈大爷差点栽了跟头——他收到自称"省社保局"的邮件,说能补发五年工龄补贴,填写银行卡密码时幸好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当场识破假网站,保住了3万养老
最近不少老同志手机里都收到"3680元社保补贴待领取"的短信,点开链接才发现是骗子精心布置的陷阱。就在上个月,广州陈大爷差点栽了跟头——他收到自称"省社保局"的邮件,说能补发五年工龄补贴,填写银行卡密码时幸好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当场识破假网站,保住了3万养老钱。这类诈骗专门针对咱们中老年人对政策不熟悉的特点,用伪造的政府红头文件和仿真网站实施精准诈骗。
现在的骗子玩起高科技让人防不胜防。他们能伪造出和真官网一模一样的页面,连国徽图标、政府飘窗都复刻得惟妙惟肖。有的还会冒用"12333"官方号码发送短信,谎称社保卡异地异常消费,接着转接所谓"公安局"视频办案。江苏的刘阿姨就遇到过这种连环套,视频里穿着警服的"民警"拿着通缉令,吓得她差点把存折密码全盘托出。更狡猾的会利用小额免密支付,每次转走几十元,像蚂蚁搬家一样掏空存款,等发现时已经损失上万元。
识破这些骗局其实有诀窍。记住这三条铁律:一不点陌生链接(哪怕是熟人转发),二不说密码验证码(真工作人员绝不会问),三不转所谓"安全账户"(政府办事都是柜台办理)。就像贵州警方破获的诈骗案中,骗子伪造的第三代社保卡通知,要求邮寄身份证复印件,结果二十多位老人中招。其实真正社保业务办理,要么通过单位集体通知,要么需要本人带着证件到服务大厅当面办理。
遇到可疑信息要冷静应对。深圳张先生的做法值得学习——他收到"社保关系转移"短信后,先拨打12333核实,又让子女帮忙查看网址后缀,发现所谓的gov.cn其实是gov-hk的山寨域名。如果已经填写了银行卡信息,要立即做三件事:挂失银行卡、解绑所有支付协议、带着证件到派出所报案。去年杭州破获的诈骗团伙就是利用这招,半小时内就能把卡里的钱转到境外。
特别提醒各位老年朋友,今年新实施的《广东省社保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借社保卡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子女们也要定期帮父母检查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记住政府发放补贴从来不会私下通知,所有政策调整都会在《新闻联播》、各地人社局官网公示。守住养老钱,关键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要点!
来源:经济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