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老人摔断腿无人照顾 我每天送饭半年 儿子突然回国:阿姨跟我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11:43 2

摘要:人这一辈子,走着走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一晃而过,有的人陪你走一段,还有那么一些人,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刘婶子就是这样的人。

人这一辈子,走着走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一晃而过,有的人陪你走一段,还有那么一些人,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刘婶子就是这样的人。

那天早上,我正赶着去菜市场。阳光不错,天气预报说午后可能有雨。小区的花坛里,业主委员会新栽的一些花,看起来有点打蔫。

“刘婶又没起床?”我望了望对门紧闭的防盗门,心里犯嘀咕。

刘婶子住我对门有十几年了,比我们早搬进小区。平日里,她雷打不动,早上五点半准能看到她拎着菜篮子出门,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一起晨练后才回来。可是今天都八点多了,她家门口连个动静都没有。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敲门看看。刚走到门前,就听见里面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有人吗?救命啊…”

声音很虚弱,夹杂着痛苦的呻吟。

“刘婶?您怎么了?”我贴着门大声问道。

“王…王丽啊,是你吗?我…我摔倒了,起不来了…”

我一下子慌了神。小区的老式单元楼没电梯,刘婶住在四楼,家里又只有她一个人。

“您等着,我找物业开门!”

十分钟后,物业的小李撬开了刘婶的门。只见刘婶蜷缩在客厅的地板上,脸色发白,额头上全是汗珠,左腿以一种奇怪的角度弯曲着。

“疼死我了…”刘婶见到我们,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120来得很快。医院检查结果是股骨颈骨折,得手术,然后至少卧床休养三个月。

“她儿子呢?”医生问。

“在国外,美国。”我回答。

刘婶的儿子叫刘明,是个留学生,后来在美国定居了。结婚生子,偶尔视频,很少回国。刘婶平时跟我们聊天时会说,儿子在那边生活得很好,是什么大公司的工程师。

护士给刘婶处理完住院手续,问我是不是家属。

“我是她邻居。”

“那她家属呢?”

“联系不上,她儿子在国外。”

“那老人家的钱呢?手术费不少啊。”

我看了看病床上的刘婶,她闭着眼睛,眉头紧锁,握着我的手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先垫着吧。”

手术很成功。但医生说,老年人骨折恢复慢,刘婶得在医院躺上半个月,然后回家继续修养几个月。

“家里最好有人照顾,老人需要定期复查,饮食也要注意…”医生说了一大堆注意事项。

我们小区的居委会挺热心,组织了几个大妈轮流到医院照顾刘婶。我每天下班后也会去医院坐一会儿,给她削个苹果,聊聊天。

“儿子呢?”我还是忍不住问了。

刘婶看着窗外,目光有些飘忽:“联系上了,他说工作太忙,请不了假。”

“你这样,他也不回来看看?”我有点生气。

刘婶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无奈,也有些习惯了的释然:“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他每个月都给我打钱,生活上的事情我自己能解决。这不是有你们嘛。”

两周后,刘婶出院了。我们几个邻居合计了一下,决定每天轮流给刘婶送饭,帮她收拾屋子。我住得最近,承担了早晚两顿饭和夜里紧急情况的任务。

刘婶的家很干净,但处处都能看出岁月的痕迹。茶几上摆着一个相框,是她儿子十多年前的毕业照,旁边是一张全家福,那时候她丈夫还在世。电视柜上放着一台老式DVD播放机,已经落满了灰尘,估计很久没用过了。冰箱上贴着一张2017年的日历,上面用红笔圈了几个日子,大概是儿子说过要回来的日子。

每天早上七点,我给刘婶送稀饭、小菜和药。她总是坐在床边等我,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不用天天来的,耽误你上班。”刘婶总是这么说,但眼睛里的期待出卖了她。

“没事儿,我单位就在附近,不耽误。”我笑着回答。

有时候,刘婶会让我陪她说说话。她给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讲她和老伴怎么一路走来,讲她儿子小时候有多乖巧。

“刘明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不乱花钱。”刘婶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全是她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他初中的时候,我跟他爸经常吵架,差点离婚。每次吵完,他都会默默地收拾好家里的碗筷,然后坐在我旁边,说’妈,没事的’。”

我看着照片上那个瘦瘦的男孩,有着和刘婶一样的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一个月过去了,刘婶的伤势恢复得还不错。她已经能拄着拐杖在家里走动一小会儿了。我依然每天送饭,有时候会带些她爱吃的小零食。

“你家娃娃怎么样了?上幼儿园适应吗?”刘婶总是很关心我的孩子。

“挺好的,就是有点皮,昨天在幼儿园又把泥巴抹同学身上了。”

“皮点好啊,孩子嘛。”刘婶笑着说,“等我好了,还想去幼儿园门口接他放学呢,就跟以前一样。”

确实,在我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年,经常是刘婶去接他。那时候我刚换工作,加班多,老公出差也多,多亏了刘婶帮忙。

“行啊,您快点好起来。”我把水果盘放在她手边。

刘婶叹了口气:“我这辈子没啥遗憾,就是见不到孙子。刘明结婚这么多年了,孩子都上小学了,我却一面都没见过。”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沉默。

又过了两个月,夏天到了,闷热的天气让人心浮气躁。刘婶的腿好多了,但医生说需要继续静养,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那天晚上,我做了几个刘婶爱吃的菜,准备送过去。走到她家门口,发现门开着,里面传来陌生的男声。

“妈,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这边工作忙,请不了那么长假。”

“我知道,我知道,你能回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在那边工作压力大,也别总想着我。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刘婶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欣喜。

我站在门口,不知道是该敲门还是悄悄离开。正犹豫间,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看到我手里拎着饭盒,愣了一下。

“你是…”

“我是对门的王丽,来给刘婶送饭的。”

男人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谢谢你照顾我妈这么久。我是刘明,刚从美国回来。”

刘婶从里面探出头来,脸上笑开了花:“是丽丽啊,快进来。我儿子回来了,专程回来看我的!”

我把饭盒递给刘明,笑着说:“既然你回来了,那这几天就不用我送饭了。”

刘明接过饭盒,点了点头,却没有请我进去的意思。

之后的几天,我没再去刘婶家。偶尔在楼道里碰到刘明,彼此点头示意。他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据说是远程办公。

半个月后的一个傍晚,有人敲我家的门。开门一看,是刘明。

“王姐,有空吗?能聊聊吗?”他站在门口,表情有些拘谨。

我把他请进屋,给他倒了杯水。

“谢谢你这半年来照顾我妈。”刘明坐在沙发上,双手捧着水杯,“我知道这事应该我来做的。”

“没事,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很正常。”

刘明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

“我想带我妈去美国生活,但她不肯。你能不能帮我劝劝她?”

我有些惊讶:“你要接她去美国?”

“是的,我已经办好了所有手续。那边的医疗条件好,可以更好地照顾她。而且,她一直想见孙子,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吗?”

“那她为什么不愿意去?”

刘明叹了口气:“她舍不得这个小区,舍不得这些老朋友。说是人老了,不想去陌生的地方重新适应…”

我想起刘婶常说的话:“这小区的每个角落我都熟悉,闭着眼睛也能走回家。”

“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安排?总不能让她一个人生活吧?”

“我打算辞职回国,在这边找工作。”刘明说,“但我需要一段时间安排,至少半年。在这期间,我想请你继续照顾我妈,我会支付你合理的报酬。”

我摇了摇头:“不用谢钱,这不是金钱的问题。但你怎么保证半年后你真的会回来?”

刘明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在这边买的房子,已经签了合同,三个月后交房。我是认真的。”

后来的几天,刘明开始频繁带刘婶外出,去医院复查,去公园散步,甚至带她去看了新买的房子。

一个星期后,刘婶敲开了我的门。

“丽丽,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

她坐在我家的沙发上,手里不停地捻着衣角。

“刘明想带我去美国生活,你觉得我该去吗?”

我反问:“您自己怎么想?”

“我…我有点害怕。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语言也不通。我这一把年纪了,不想折腾了。”刘婶犹豫着说,“但是刘明说,他的孩子想见奶奶,说是做梦都在念叨。我这个当奶奶的,也确实想看看孙子长什么样…”

我握住她的手:“那就去看看呗,不喜欢再回来也行啊。”

“可这里毕竟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刘婶看向窗外,目光中满是不舍。

一周后,刘明买了机票,准备带刘婶回美国。临行前一天,我去帮他们收拾行李。

刘婶的东西不多,一个行李箱就装完了。她把家里的植物分给了楼下的张大妈,把一些用不着的小物件送给了小区里的孩子们。

“丽丽,这把钥匙给你。”刘婶把家门钥匙递给我,“麻烦你时不时来开开窗通通风。我肯定会回来的。”

我接过钥匙,点点头:“一定会的。”

第二天一早,我和几个邻居送他们去机场。刘婶坐在轮椅上,由刘明推着。她的眼睛有些红,但嘴角带着笑。

安检口前,刘明突然转向我,郑重地说:“阿姨,跟我走吧。”

我愣住了:“什么意思?”

来源:星河旅行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