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老张这样的中年男人,正在用“躺平”对抗生活的重锤。而他们的选择,直接让国产伟哥的销量暴跌1332万片。
凌晨1点的写字楼里,老张摸出抽屉里的金戈药盒,叹了口气。
这盒“救急神器”已经三个月没动过了。
不是他不想用,而是根本用不上,连续熬夜三个月,回家倒头就睡,连老婆的手都没力气牵。
像老张这样的中年男人,正在用“躺平”对抗生活的重锤。而他们的选择,直接让国产伟哥的销量暴跌1332万片。
2024年,白云山财报揭开了残酷现实:拳头产品金戈营收蒸发2.6亿,库存暴涨50%。
这款曾让中国男人扬眉吐气的神药,在1.8亿ED患者的庞大市场里,为什么突然“硬”不起来了?
国产伟哥的黄金时代,终结于内卷
十年前,白云山金戈的横空出世,像一剂强心针扎进中国男人的钱包。
2014年,美国“蓝色小药丸”万艾可专利到期,白云山连夜甩出王炸,价格只有进口药1/5的国产伟哥。
34.5元一片的定价,让原本128元/片的万艾可瞬间沦为“智商税”。药店玻璃柜前,捏着药盒反复比价的中年男人们,第一次露出了扬眉吐气的笑容。
金戈的崛起堪称教科书级商战。
借着“首个国产伟哥”的名头,白云山左手请来诺贝尔奖得主站台,右手冠名现象级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硬生生把壮阳药营销玩成了流量密码。
巅峰时期,金戈一年卖出1亿片,毛利率高达91%,比茅台还能“榨干”中年男人的钱包。
但暴利就像黑夜里的火把,引来了无数饿狼。齐鲁制药带着2元/片的“自杀价”杀入战场,扬子江、修正等30多家药企紧随其后。曾经高不可攀的ED药,在集采政策下沦为“拼多多特供”——某平台50元能买24片,还附赠两盒补肾茶。
价格战的血腥程度超乎想象。万艾可放下身段降价70%,金戈被迫砍到10元/片,但依然挡不住年轻人转身走进直播间。
9.9元包邮的鹿鞭丸、19.9元的“六味地黄咖啡”,正在用更野的路数掏空男人的口袋。
不是男人不需要,而是时代换了战场
有人说金戈输给了对手,但真正击垮它的,是中年男人的集体“摆烂”。
深夜的朋友圈里,90后程序员小李晒出体检报告:脂肪肝、尿酸高、心率失常。
评论区清一色的“同病相怜”中,有人幽幽补刀:“ED是福报,至少能保命。”当加班时长和发际线成反比,当房贷压力与腰间赘肉齐飞,越来越多的男人选择在深夜里与游戏为伴。
毕竟虚拟世界的厮杀,比现实中的“硬仗”轻松多了。
药企们没料到,打败伟哥的竟不是竞品,而是年轻人“戒色”的觉悟。某电商数据显示,2023年助眠产品销量暴涨300%,而ED药增速不足5%。
00后养生博主“枸杞配拿铁”在视频里调侃:“前辈们嗑药续命,我们直接躺平保命。”
更狠的杀招来自科技领域。
干细胞疗法已在美日展开临床试验,号称能让60岁大叔“重回20岁”;VR情趣装备搭配元宇宙社交,让宅男们足不出户体验“第二人生”。就连外卖平台都来分一杯羹,饿了么推出“30分钟送药上门”,美团悄悄上线“成人健康专区”。
一位药店老板苦笑:“现在小伙子宁可在抖音看补肾偏方,也不信医院开的处方药。”
白云山的自救,能救回男人的面子吗?
面对颓势,白云山掏出了三板斧。
先是产品线大换血,紧急引进药效持续36小时的他达拉非,试图复制金戈神话;接着推出“男科全家桶”,从延时喷剂到补肾胶囊一网打尽;最绝的是把王老吉的营销鬼才调来救场,据说内部正在策划与电竞战队联名,准备把伟哥包装成“硬核buff神器”。
但这些招数,早被对手玩成了“回锅肉”。
某东北药企把西地那非掺进人参蜜片,包装成“老铁养生礼盒”;广东厂商发明了伟哥味咖啡,美其名曰“早C晚E新组合”。
就连街边情趣用品店都搞起了科技升级:智能飞机杯能联网PK持久度,硅胶娃娃装上AI芯片后,据说比真人更会安慰人。
真正的破局点或许藏在海外。
在越南黑市,一粒金戈能卖到100元;非洲土豪开着奔驰到中国扫货;就连美国华人圈都流传着“国产伟哥比原版带劲”的传说。
可惜白云山至今没打通正规出海通道,眼睁睁看着灰色代购赚走暴利。
没有永恒的神药,只有善变的人性
当一种需求被满足,就会有更隐秘的需求诞生。
80后男人在酒桌上交换伟哥时,不会想到90后会在B站分享“戒色打卡”;当药企们厮杀价格时,黑科技已悄悄改写游戏规则。
就像当年诺基亚没输给任何手机厂商,却倒在了苹果的生态帝国前。
如今的ED药市场,一半是卷到2元/片的仿制药,一半是讲着“重振雄风”故事的黑科技。而夹在中间的中年男人们,正用保温杯里的枸杞默默表态:比起短暂支棱,他们更想活着看到退休金。
或许某天,当干细胞疗法真能让80岁老头健步如飞,当基因编辑可以一键删--除亚健康,金戈们会像当年的虎骨酒一样,成为博物馆里的时代注脚。
但至少现在,它见证了一个荒诞的现实。
这届中年人,正在用躺平对抗焦虑,用佛系消解欲望。他们救不回的何止是面子,更是一个时代集体透支的青春。
来源:煮酒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