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4月11日,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提案初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预算可能被削减近一半,此举将终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正在进行的和未来的任务。
当地时间4月11日,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提案初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预算可能被削减近一半,此举将终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正在进行的和未来的任务。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给2026财年NASA提交的预算方案,总体砍20%经费降至200亿,其中科学相关项目砍50%至39亿。具体到天体物理,从2024年的15亿降至2026年的5亿,取消已经完成主体组装的罗曼太空望远镜。行星科学获得19亿,但是取消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取消金星探测项目DAVINCI。
OMB的这个预算目前还处于提案阶段,需要国会通过才会具体执行,还有互相博弈的空间,但是总体趋势大概不会变,就是砍砍砍。
特朗普这波对NASA科学预算的大动作,这削减力度,那叫一个惊人。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商人总统的认知水准,什么探索星辰大海,都离现实太遥远了,因此统统砍光。
NASA科学预算从73亿美元直接缩水到39亿美元,差不多砍了快一半。天体物理学预算更是惨,从15亿一下子跌到4.87亿,行星科学经费也少了8亿。这意味着好多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项目都要受影响。
就说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吧,都运行25年了,现在因为预算削减40%,直接面临关停的命运,多可惜啊。
还有韦布望远镜,这么厉害的观测神器,运营预算虽然还有,但也可能被砍掉20%,科学家申请的观测时间原本就紧张,这下能拿到的更是少得可怜,观测成果必然断崖式下降。
川普为啥要这么干?口袋里穷得叮当响了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这几年美国通胀一直居高不下,整个联邦预算都紧张得不行。NASA可是个吞金兽,花起钱来像流水,出成果还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成了被川总开刀的首选对象。
可问题是,NASA的科研项目哪能像普通项目那样,说砍就砍。好多空间科研项目都是长期投入,一旦中断,后续再想重启,成本高得吓人不说,研究团队散了那就真的散了。
其实NASA内部的裁员潮早就开始了。今年年初就裁掉了10%的员工,科学家、工程师还有技术团队,说走就走。这一裁,好多关键项目也只能被迫搁置。
像月球水冰探测车VIPER,前期都投进去数亿美元了,结果因为预算不够,直接就取消了,前期投入全打了水漂,那些零件就算拆了卖废铁都觉得费劲。
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的预算现在可能也要砍一半,NASA没办法,只能重新设计方案,甚至考虑少带点样本回来。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NASA的钱袋子确实紧巴巴的,得想尽办法省钱过紧日子。
那美国是不是就真的要放弃太空探索了呢?明面上应该不会。仔细研究预算调整就会发现,像载人航天这类项目,像重返月球和火星计划,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现在美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得挺猛,像SpaceX、蓝色起源这些私营企业崛起了,NASA就可以把一些低轨道任务外包给它们,自己就能把资源集中起来搞那些更宏大、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天文学家们最担心的或许不是眼前项目被砍,他们更害怕长期研究出现断档。再这么砍下去,很多研究都没法开展了。这不只是美国自己的事了,好多国际合作项目都得依靠NASA的设备和数据,这么一来,全球天文学研究都可能受到影响。
现代航天探索技术是越来越先进,观测能力越来越强,可维持这些设备的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像韦布望远镜,清晰度比预期还好,可十年前定的预算根本招架不住现在的通胀压力。科学研究就像个无底洞,再多钱投进去都觉得不够,可以美国政府日益捉襟见肘的财力,预算不够维持不下去乃至终止就是必然的宿命。
对比美国在航天领域的主要对手,可都没闲着。中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上一步一个脚印,进展得很顺利,欧洲航天局也有自己的深空探索计划。NASA这样堕落下去,一再因为预算问题而放慢脚步,未来的太空格局只会让曾经的老大更加难堪。
NASA这次预算削减事件,是囊中羞涩的现实逼得美国要放弃一些星辰大海的探索,也是逼它们重新思考“怎么去探索宇宙”以及“谁来承担探索成本”的问题。当国家的财力没办法支撑所有的太空梦想时,忍痛割爱就是必然的选项。
在太空乃至科学探索上,美国已有心无力再一家独大,曾经照亮的光,正在被它一盏盏掐灭,或许这就是帝国黄昏的样子。但星辰大海不会消失,人类科学探索的脚步肯定也不会就此停下。
来源:之乎者也小鱼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