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拿大的无法毕业的状况频出,上周见的L同学已是本月的第9个:在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挣扎三年后,他收到了最终劝退通知。更让我无奈的是,他独自扛着这份压力长达半年,直到学签即将失效才寻求帮助。这些孩子本不该走到绝境,北美教育体系里藏着太多他们不知道的“逃生通道”。当
加拿大的无法毕业的状况频出,上周见的L同学已是本月的第9个:在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挣扎三年后,他收到了最终劝退通知。更让我无奈的是,他独自扛着这份压力长达半年,直到学签即将失效才寻求帮助。这些孩子本不该走到绝境,北美教育体系里藏着太多他们不知道的“逃生通道”。当GPA跌穿底线时,及时抓住转折点的钥匙,往往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来自学生的陈述:我以为这辈子只能当个高中毕业生了”
2020年秋,我拖着两个28寸行李箱降落在多伦多机场时,绝不会想到四年后的自己会蜷缩在出租屋里不敢接父母的视频。作为家里第一个留学生,我带着全省前5%的高考成绩冲进了加拿大TOP3的商学院。可开学第一天就遭当头棒喝——教授布置的案例研究,本地同学两小时就能梳理出框架,我却连专业术语都查不完。
北美的学分制像把双刃剑。当微观经济学第一次挂科时,我安慰自己:“反正能重修”。但补考通过后的B-反而拉低了整体GPA,这在国内教育体系里根本无法想象。更致命的是小组作业,语言障碍让我在presentation环节屡屡卡壳,渐渐成了队友们默契回避的对象。到第二学年结束,我的成绩单上已经出现三个醒目的F。
去年冬天特别冷。当我哆嗦着查看期末成绩邮件时,屏幕上的“Academic Suspension”让呼吸都凝滞了。视频里母亲还在絮叨着要给我寄腊肠,我却不敢说商学院的图书馆通行证已被冻结。最绝望时甚至想过买张单程票消失,直到后续才找到解决办法——原来挂科退学后,还能直接申请硕士?
黑暗中的转折点
加拿大就读期间如果GPA非常低,一般学校第一次都是给出Warning,如果学生在收到警告之后的第二学期成绩没有提升,学校会视情况给出更严厉的处罚。正常情况下,停学属于相当重大的处罚了,一般出现考试作弊行为、论文抄袭行为、打架斗殴行为、代写代考行为、GPA低于学校要求等情况,就有可能收到停学(Suspension)处分。
咨询我的那天,我能感觉到L同学的无助。我发现:“他很多选修课都是A,我大概也知道了原因,又是因为选错了专业。全方面了解后,根据他的成绩单进行了全新的规划路线。放弃当前本科的学习,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文科方向,一个重新的开始和不需要前置本科基础的专业。
因为如果读到大三或者大四被劝退,其实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时转学担心学分不被承认,可能导致自己完成本科学位需要多花好几年时间。可如果不转学就这样放弃似乎心有不甘。就因为几门专业课挂了,其实该学的其他科目都学得差不多了,这时通过放弃本科直接申请Master,或许是最佳方案。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终的方向也不尽相同,申诉以及转学也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只是相对于L同学而言,硕士是更好的选择。
给困局中的你
上个月协助的W同学与当年的我惊人相似:在麦吉尔大学生物工程系挂科三门后,他盲目尝试转学College,却因学分转换问题陷入更复杂的困境。在我们重新梳理其课程体系后,发现他在环境政策通识课中的突出表现,最终助其成功跨申到澳洲八大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硕士项目。
警惕“学术沉默期”:85%的退学危机学生存在3-6个月的逃避期,这会错失最佳挽救时机
解锁隐藏价值:北美成绩单上的B课程里,可能藏着适合你的学术基因
善用体系弹性:加拿大高校的成绩宽限期(Grace Period)通常为1-2个学期
跨申不是妥协:硕士阶段转换赛道是欧美教育体系鼓励的学术探索
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挂科记录,换个角度就是独特的成长叙事。教育的意义从不是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人,而是在跌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当你在本科学位的独木桥上摇摇欲坠时,别忘了抬头看看——硕士阶段那片更宽广的海洋,或许正等着你扬帆起航。
来源:初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