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性增长,正推动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扩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正在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新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性增长,正推动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扩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正在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新生态。
政策扶持形成显著助力。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国家出台阶段性税收优惠组合拳,对实现28纳米以下制程突破的科技企业给予十年企业所得税免除,这项精准施策的产业政策正在释放积极效应。
国产替代进程呈现质变特征。从产业端观察,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年底前将进入规模化生产,中微公司自研的光刻设备填补关键技术空白,本土PA芯片年度出货量突破10亿颗大关。
这些标志性成果显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
需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半导体投资已进入价值回归阶段。
单纯的概念炒作已难获市场认可,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才是检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观察A股长期牛股轨迹,宁德时代凭借年均净利润五倍增速实现市值跃迁,贵州茅台通过两位数利润增长成就价值典范,这些案例揭示出基本面成长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不涉及任何形式投资建议”
在产业纵深研究中,我们关注到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标的:
第一家:长电科技
深耕封装领域二十余载,其16层NAND存储芯片封装技术和35微米超薄芯片工艺保持国内领先,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84%,展现技术积淀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潜力。
第二家:通富微电
作为国内封装测试领域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头部企业,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激增1233.14%,反映出货量与附加值同步提升。
第三家:某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值得关注
其测试设备覆盖全品类核心环节,分选机市场份额居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研发的D9000高端测试平台已能支持先进AI芯片检测,打破国产设备在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
财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26859%,毛利率56%、净利率14.91%的盈利水平领先行业,近期与台积电、三星等签订的战略协议更显示其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
随着AI技术渗透与国产替代深化,该类型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构。
来源:商业财经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