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麻了!油田和煤田下居然有铀!13年中国终于摘掉了“贫铀”帽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17:57 1

摘要:很多朋友相信都知道,铀是发展原子能工业的基础原料。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原子能领域也获得了很大发展。据国际原子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量已经超过8千吨。未来一段时间,对铀资源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大。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消息:在内蒙古中部

很多朋友相信都知道,铀是发展原子能工业的基础原料。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原子能领域也获得了很大发展。据国际原子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量已经超过8千吨。未来一段时间,对铀资源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大。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消息:在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发现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铀矿床,控制铀资源量跻身世界级大矿行列。

据新华社报道,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中国“贫铀”论,结束了中国无世界级铀矿的历史。

我国第一块铀矿石的发现,奠定了核工业基础

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低碳能源。由于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可靠性高等特点,对我国实现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铀则是制作原子弹和核电发电的主要原料,是重要的战略和清洁能源。

铀是自然界中极为稀有的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其形成可工业利用矿床的几率比其他金属元素要小得多。铀家族有3个天然同位素兄弟,即铀234、铀235和铀238。其中铀235是地球上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变核素,因此也是当前核电厂的绝对主力燃料,但它在天然铀资源中的含量仅有0.71%,另有不到0.006%的铀234,其余99.2%以上都是铀238。

并且铀的用途不仅只有核武器和核电站。利用其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用于农业辐照育种、食品工业食品保鲜和灭菌,也可用于生产人造元素;在医药方面用于放射治疗、放射免疫药盒、造影诊断等;在工业和地质等方面用于工业探伤、自动控制、地质勘探和文物考古,等等。

截至2019年1月1日,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463.6万千瓦,首次超过日本,排名上升至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而中国核电在建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预计,203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可达1亿千瓦至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将达到8%左右。

要发展核能,就必须要勘探铀矿。1789年德国化学家M·H·克拉普罗特首先在沥青铀中发现铀矿,元素符号为U。1938年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F·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核裂变同时释放出能量,引起了人们对铀的重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核武器和核动力的需要,加速了对铀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而我国的第一块铀矿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是在1943年5月发现的。

当时我国的地质学家南延宗在广西钟山黄羌坪调查锡矿,在一个已被开采的锡钨矿的废旧窿口,看见很多鲜艳的黄色粉末状东西。出于职业敏感,他用刀刮了一些带回去,想看看是否存在稀有元素。

后来,南延宗和同行通过显微镜发现,神秘物呈现完美的四面体结晶,正是铀元素的特征!他们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又做了照相感光实验,结果无误。为明确当地铀矿物的产状,同年8月,他们随所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去广西途中,再次去复查,发现当地铀矿物是沿着一条钨锡伟晶花岗岩脉中的断层面上生长,千真万确是铀矿。

中国第一次发现铀矿,在国内外地质界引起轰动。南延宗作为开拓者,为后人提供了大量寻找铀矿的宝贵经验。后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一篇纪念南延宗的文章中回忆:

1954年10月14日下午4点,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和科学家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等围坐在一起开会,由毛泽东主持。会上,刘杰介绍了南延宗在广西发现铀矿的经过,把从广西带回的铀矿石标本取出,打开计数器,让各位领导听放射线通过探测仪器发出的嘎嘎响声。这是一次研究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决策会议,也是毛泽东在导弹、原子弹方面所主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第一块铀矿石的发现者,南延宗已经在1951年于杭州去世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核工业,勘探开采铀矿

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初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就多次声称将把原子弹投入朝鲜战争,对我国进行“核讹诈”。毛主席和党中央深刻认识到,要想反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也要有核武器。发展新中国的核工业,需要找到充足的铀矿石原料。

1955年1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正式拉开了我国建设核工业、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帷幕。1955年5月,我国在湖南衡阳组建了309航测队,开始对湖南及广西等地的铀矿进行地毯式勘探。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9月9日,发现了湖南郴县许家洞金银寨铀矿,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铀矿床。1957年5月31日,711矿正式获批开始建设。

整个矿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西郊山丘地段,称为金银寨矿区。1963年10月,711矿预选厂冶炼出第一批合格的铀矿石,运往衡阳、甘肃等地进一步提炼和提纯。

经过中苏专家们的鉴定,在第一批勘探出的郴州金银寨、衡阳大浦、江西坑口的铀矿储量中,郴州金银寨是铀矿品质最好、矿藏最丰富的铀矿。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天晚上,711矿人从广播里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整个厂区一片欢腾。

在后续的发展中,711矿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铀原料,还为我国氢弹、核潜艇的研制提供了稳定和高品质的铀原料。

1994年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711矿停止井下铀矿石开采,转入地下和地表环境退役治理工作。2004年6月,711矿关闭破产终结。

“煤铀兼探”的技术,让我们在煤炭、油田下能找到铀矿

我国的铀矿床具有“小而多、贫而可用、散而相对集中”特点。“小而多”是指我国的铀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数量多、类型多。“贫而可用”是指矿石品位贫但可以经济利用。“散而相对集中”是指单个矿床规模小、分散,但相对集中在几个铀矿田或矿集区中,普遍“扎堆”“群居”。另外,这些铀矿通常与磷、硫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共生或伴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我国铀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随着20世纪60年代地浸技术开采砂岩型铀矿获得成功,由于其开采经济、环保,砂岩型铀矿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和许多国家首选的找矿目标类型。

21世纪以来,随着铀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中国北方的主要盆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铀矿床,如松辽盆地的钱家店铀矿,鄂尔多斯盆地的纳岭沟、皂火壕铀矿,等等。

2013年完成的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铀资源潜力较大,预测潜在资源量超过200万吨。另外,近年来,利用煤田、油田资料开展的一系列铀矿调查工作,新发现了一批铀矿靶区和矿产地,,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由于砂岩型铀矿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可采类型,因此,北方大型盆地仍是今后砂岩型铀矿的重点找矿方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我国最大的砂岩型铀矿——“大营”铀矿的重要意义。由于创新采用勘查技术手段“煤铀兼探”,实现了煤炭、铀矿勘查并举,使我国第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铀矿“浮出水面”。

这个铀矿的发现,结束了中国无世界级砂岩型铀矿的历史。也正因为“煤铀兼探”技术的出现,7年内在中国北方盆地的煤炭和油田勘查区快速新发现了数百个铀矿找矿靶区,取得显著的找矿成果。

要知道,中国北方盆地是一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砂岩型铀矿等能源矿产。煤炭、石油与铀矿是同盆共存,因此,在勘查煤炭和石油的过程中,同样也会探测到含铀矿的相应地层。

煤田、油田资料“二次开发”的思路和技术重新开启了这些尘封多年的资料宝库,使之“重见天日”“变废为宝”,也随之带动了拥有煤田、油田资料的煤炭、石油、地矿等部门加入了测井资料筛查和铀矿找矿行列。这项技术和工作机制不仅打破了各行业的壁垒,实现了资料共享,而且开辟了我国多行业共同合作共赢的铀矿找矿新模式。

就在今年清明节这天,84岁的南君亚重新站到了父亲南延宗墓前。墓碑上刻着“浙江省地质调查所研究员先考南公怀楚之墓”。“怀楚”是南君亚父亲、“中国铀矿之父”南延宗的字。这位发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的,中国地质先驱的墓,在历经十年后被重新找到。岁月不会忘记,南延宗做出的贡献。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质事业也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就在今年1月,我国再次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特大型铀矿。好无异味,泾川铀矿的发现,将形成找铀新局面,大幅增加我国铀资源量,有效提升我国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这不仅是对南延宗先生的最好纪念,更是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前进的生动写照。先辈们用热血和智慧开辟了地质事业的先河,如今我们正沿着他们的足迹,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中国终结无世界级铀矿历史 10股爆发在即

3铀——尘封于煤田、油田中的宝贵财富

4中国铀矿之父南延宗是浙江乐清人

5历史钩沉 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前世今生

来源:赖正直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