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癌症免疫治疗中颇具前景的靶点,CD47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本文探讨了CD4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快来跟随医脉通小编一起了解这一关键靶点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吧!
● 前言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的免疫调节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D47作为先天免疫检查点的地位被广泛认可,有望成为下一个“PD-1”[2] 。作为癌症免疫治疗中颇具前景的靶点,CD47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本文探讨了CD4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快来跟随医脉通小编一起了解这一关键靶点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吧!
CD47的结构、配体和功能[3]
CD47是一种跨膜蛋白,分子量约为50kDa,其结构包括N端胞外IgV结构域、五个疏水跨膜区段和一个短亲水胞质尾。人类细胞和组织中存在五种CD47异构体,其胞质尾长度和序列各异。CD47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等)中,在维持免疫系统稳态中起关键作用。
生理状态下,CD47有助于维持人体对自身细胞的免疫耐受,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例如,CD47在年轻红细胞上表达较高,可帮助巨噬细胞识别并清除衰老红细胞。病理状态下,CD47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抑制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
CD47能与多种配体和蛋白结合,在细胞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是CD47的主要配体之一。CD47通过与SIRPα结合,向巨噬细胞传递“don’t eat me”抑制性信号。其次,CD47过表达在癌症中促进免疫逃逸,阻断CD47-SIRPa通路可增强吞噬,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图1)。
图1. CD47-SIRPα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CD47的信号通路[4]
CD47 的胞外结构域与多个配体结合,而细胞质结构域与Gi和其他蛋白质结合 。这些相互作用的转导信号,调节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通路: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通过CD47间接激活整合素信号转导,刺激Cdc42并经FAK/SRC调控Ras/ERK和PI3K/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CD47通过Gi蛋白促进PI3K/Akt通路介导的增殖及与ubiquilins直接结合介导的细胞扩散。CD47-Gi相互作用还通过抑制cAMP依赖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CD47亦可通过与BNIP3直接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图2A)。
TSP-1介导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依赖于CD47。TSP-1与CD47结合致使CD47从VEGFR2解离,抑制VEGFR2磷酸化,从而抑制血管生成通路(图2B)。
CD47与SIRPα结合后启动信号级联反应,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作用(图2C)。
图2. CD47调节的细胞内信号通路
CD47与乳腺癌[5]
CD47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侵犯显著相关,提示其高表达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研究表明,CD4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抗CD47抗体通过阻断CD47与SIRPα的相互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望成为TNBC的有效治疗靶点。因此,CD47不仅是TNBC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治疗靶点。
CD47在乳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
► CD47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性特征和不良预后相关[6]
2025年3月,一项发表在Frontiers in Bioscience-Landmark上的研究探讨了CD4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共纳入108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CD4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CD4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晚期肿瘤的TNM分期显著相关(p
该研究表明,CD47不仅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可作为评估肿瘤侵袭性和指导治疗策略的潜在标志物。
► 在TNBC中,联合注射STING配体cGAMP和CD47抗体可抑制肿瘤生长[7]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的研究探索了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配体cGAMP与抗CD47单克隆抗体(mAb)联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机制。STING信号通过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和促进M1样巨噬细胞积累,在抗肿瘤免疫中起关键作用。鉴于高表达CD47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较差,该研究评估了cGAMP与抗CD47 mAb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潜在机制。
首先,为了探究CD47表达是否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该研究共纳入98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IHC)评估CD4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CD47过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343)。研究还发现,CD47表达与CD8⁺和CD68⁺细胞高度浸润有关,表明CD47可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有效预后生物标志物。
此外,该研究以E0771小鼠乳腺癌模型为基础,评估了cGAMP与抗CD47 mAb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通过激活STING信号通路和阻断CD47的“don’t eat me”信号,显著增加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积累,并延缓了E0771乳腺癌和3LL肺癌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小鼠生存期。部分小鼠完全治愈并对E0771肿瘤产生抵抗力。联合治疗的抗肿瘤效果依赖于STING介导的I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这些发现为CD47高表达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该研究表明,CD47阻断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强了肿瘤内STING靶向治疗的疗效。此外,该联合疗法还诱导了依赖于STING和I型IFN信号传导的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显示出其作为一种有效治疗策略的潜力。
总结与未来展望
CD47是一种关键的免疫调节蛋白,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研究表明,CD47在乳腺癌(尤其是TNBC)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此外,CD47的高表达还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分子的增加有关,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
近年来,针对CD47的靶向治疗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随着对CD47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开发更精准的靶向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选择。总体而言,CD47在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未来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Chen Q,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D47-targeted therapy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Oncol Res. 2023 Nov 15;32(1):49-60. doi: 10.32604/or.2023.042383.
[2].Jiang C, et al. Targeting the CD47/SIRPα pathway in malignancies: recent progress, difficulti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ront Oncol. 2024 Jul 5;14:1378647. doi: 10.3389/fonc.2024.1378647.
[3].Che Z, et 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CD47-SIRPα signaling pathway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treatment. J Pharm Anal. 2025 Jan;15(1):101099.
[4].Lau APY, et al. CD47: The Next Frontier in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s (Basel). 2023 Oct 31;15(21):5229.
[5].张帆,张伟,焦南林,刘霞,曹明,徐国祥,张伟璇.三阴型乳腺癌中CD4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05):539-543.DOI:10.13315/j.cnki.cjcep.2017.05.015.
[6].Wang J, et al. CD47 Contributes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2025 Mar 5;30(3):28210. doi: 10.31083/FBL28210.
[7].Kosaka A, et al. CD47 blockade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intratumoral STING-targeting therapy by activating phagocytes. J Exp Med. 2021 Nov 1;218(11):e20200792. doi: 10.1084/jem.20200792. Epub 2021 Sep 24.
编辑:Winnie
审校:KIKI
排版:KIKI
执行:KIK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