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能够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会写“必、胡”等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词句。
一、教案基本信息
课题:《火烧云》
年级: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
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版本:部编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会写“必、胡”等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积累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方法,并能进行仿写。
四、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火烧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字卡片。
学具
预习课文时标记生字词的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 - 5分钟)
目的
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方法
教师播放一段火烧云的视频,展示火烧云绚丽多彩、变化多端的景象。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种美丽而奇特的云叫火烧云,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呢?”然后板书课题《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8 - 10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课文的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读课文
圈出生字“檀、喂”等7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教学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正音后全班齐读。
运用字理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讲解生字的字形、字义。例如,“檀”字,左边是“木”,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是“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檀香木。
教师示范书写部分较难的生字,如“威”“武”等,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8 - 10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火烧云的。
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段落。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
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如第3自然段)和描写形状的段落(如第4 - 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体会特点(10 - 12分钟)
分析火烧云颜色的特点(5 - 6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
提问:“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颜色的?”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体会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红彤彤”“金灿灿”这种ABB式和“半紫半黄”这种“半……半……”式的词语来描写颜色,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性。
分析火烧云形状的特点(5 - 6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描写火烧云形状的部分。
提问:“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形状的?”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段落,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像马、狗、狮子等且不断变化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描写形状变化的语句,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体会作者描写形状变化时的动态描写方法。
(五)巩固练习(3 - 5分钟)
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后的字词练习,如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火烧云颜色或形状变化的段落。
拓展练习
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火烧云颜色或形状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天上的云。
(六)课堂小结(2 - 3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
教师总结强调: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绚丽多彩、形状变化多端的特点,还学习了作者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七)作业布置(1 - 2分钟)
基础作业
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把课文读给家人听,并和家人分享火烧云的美丽。
拓展作业
观察早晨或傍晚的天空,写一篇关于云的小短文。
来源:睿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