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今天能不能多练一会儿藤球?”“老师,你看看我踢得进步了没有?”每周,舟山市毽藤球协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赵兵会从本岛出发,驱车一个小时,跨越跨海大桥,赶赴岱山蓬山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上一堂特别的体育课。“两年多了,一周一个课时的专业化训练课程,尽管不算频繁
“老师,今天能不能多练一会儿藤球?”“老师,你看看我踢得进步了没有?”每周,舟山市毽藤球协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赵兵会从本岛出发,驱车一个小时,跨越跨海大桥,赶赴岱山蓬山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上一堂特别的体育课。“两年多了,一周一个课时的专业化训练课程,尽管不算频繁,但看着孩子们真心喜欢这个小众项目,并能从中受益,我很感欣慰。”
2022年6月,“浙江希望工程·体育壮苗行动”(以下简称“壮苗行动”)开展项目试点实施。舟山市毽藤球协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号召,自发加入“体育壮苗”的队伍中。如今,舟山壮苗行动深入的学校从2所增加至5所。接下来,舟山市毽藤球协会将前往嵊泗,为更加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播种体育希望,这也仅是“壮苗行动”为乡村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
创新载体 让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展现风采和实力
4月11日,位于龙游县的士元逸夫小学,每到课间时分,操场上空竹翻飞。只见学生们动作流畅,技巧娴熟,空竹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这一幕,正是来自“壮苗行动”在2022年给龙游县士元逸夫小学带来的空竹运动项目。
无独有偶,同样拥有运动特色品牌的还有常山县宋畈小学。常山县篮球协会秘书长詹敏告诉记者,参与“壮苗行动”已是第三年,由他们协助常山县宋畈小学组建的壮苗运动队在今年的全县小学生篮球赛中获得农村组季军。宋畈小学书记兰红莲连连感叹“不愧是专业团队练出来的”。詹敏说:“能让孩子们在运动舞台上展现风采和实力,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相信通过努力,未来将做得更好。”
“壮苗行动”通过建立区域内和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和展示活动体系,有效推进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精准模式、长效机制贡献力量。
履职抓手 学生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双向奔赴”
“壮苗行动”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个别地区还积极帮扶学校拓展至同样面临体育教育资源紧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特殊学校。
“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舟山市毽藤球协会负责人陆兵欣慰地表示,学校的积极响应让他们劲头更足了,“例如普陀小学通过毽球教学,2024年取得舟山市中小学生毽球小学组比赛的男子双人赛冠军,学校已经转为正式训练科目,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今年沈家门四小也主动联系我们要求毽球教学进学校。”
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壮苗行动”也成为提升履职效果的抓手。“协会超过六成的成员都参与过壮苗行动,”陆兵表示,协会将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大力推进毽球教学进校园,进一步推进毽球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快速发展。
体教融合 为山区海岛县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实施以来,受到浙江省山区海岛学校的热情欢迎,极大促进了山区孩子们练习足球的热情。温州市体育局将“壮苗行动”工作贯穿于全年工作,志愿服务稳步推进。金华连续2年为山区小学举办体育夏令营,志愿者们吃住在学校近一个月,克服高温、断水等困难,开展运动项目的集训。
不仅如此,“体育壮苗”项目还跨区域打造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技能展示活动,有效推进体教融合,并为学校参加更高级别的体育比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支持。2024年“浙江希望工程·体育壮苗运动会”在衢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举办,来自金华、衢州、台州10支体育壮苗基地运动队的120多位小学生在30多位指导员的带领下参与活动。这不仅是对壮苗运动队员们长期训练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体育公益志愿服务为我省山区海岛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共同富裕和“双减”大背景下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迫切期待,“浙江希望工程·体育壮苗行动”将持续深入更多山区海岛学校,建立特色运动队和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培养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经常性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同时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精准模式、长效机制贡献力量。
数据
●“壮苗行动”作为浙江省体育局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推出的创新举措,针对山区26县及海岛地区体育教育资源匮乏现状。
●通过发动浙江省内约18万名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庞大网络,招募专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用接力支教的方式,帮助学校建立特色运动队,促进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山区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
●自2022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成功在杭州、温州、金华等8个城市的42所山区、海岛和农村学校建立了40余支特色运动队,累计惠及青少年儿童达16万人次,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青少年全面发展。
●该项目联合多家社会公益机构和省足协、乒协等20多个体育单项协会,共同挑选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山区农村学校授课,带去跆拳道、太极拳、气排球等运动技能课和体育夏令营等活动,并帮助学校建立特色运动队,丰富了山区农村学校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余生活。
编后
自2022年6月试点实施以来,浙江体育壮苗行动联合多方力量,如同一股温暖而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山区和海岛学校。
行动开展至今,已在多地农村学校成功建立特色运动队,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技能课开展得如火如荼,体育夏令营更是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别样色彩。从最初为20所山区学校建立特色运动队及相关体系的目标,到如今惠及范围不断扩大,将帮扶拓展至民工子弟学校和特殊学校,这一路满是收获。上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投身其中,他们带着专业技能和满腔热忱,接力支教,为山区海岛青少年带去了全新的体育体验,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尽情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浙江体育壮苗行动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给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注入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在文体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差距,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理念在体育教育领域得以生动实践。通过开展高水平体育支教助教,培育了“留得住”的体育指导队伍,为农村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