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解放军的快速发展,技术装备和战略思维都跟以前大不一样,美国的一些专家都开始公开说,中国军队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民军”了,美军要是真和中国打起来,胜算不大,甚至可以说已经无路可走了。
中美军事关系这几十年真是风风雨雨,变化莫测。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觉得自己是世界老大,独霸一方,但中国的崛起让美国坐立不安。
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解放军的快速发展,技术装备和战略思维都跟以前大不一样,美国的一些专家都开始公开说,中国军队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民军”了,美军要是真和中国打起来,胜算不大,甚至可以说已经无路可走了。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争霸,中国那时候军事实力不算强,更多是靠人多和意志力打仗,比如抗美援朝。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上到处插手,亚太地区也不例外。那时候的中国解放军,虽然人数不少,但装备和技术跟美军比,差了好几条街,美国压根没把中国当回事。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起飞,军事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开始大规模投入国防建设,解放军从一支以陆军为主、防御型的军队,逐渐变成了海陆空一体、能打进攻战的现代化力量。
美国呢,开始有点慌了,觉得中国崛起威胁到了它的霸主地位。于是,从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到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美国一直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想遏制中国。
可问题是,中国没停下脚步。解放军的进步速度太快,美国的遏制策略有点跟不上节奏。到了最近几年,美国的一些专家和军方高层开始公开承认,解放军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好对付的对手了。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
说起解放军的逆袭,这几年中国在军事科技上的突破,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最典型的就是高超音速武器。2021年,中国成功测试了一款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速度超过5倍音速。
这东西一出来,美国军方直接傻眼了,这导弹的飞行轨迹咋还能变来变去呢?美国现有的“爱国者”和“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根本拦不住,或者说压根就没设计过怎么对付这种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快速打击远距离目标。比如,从中国本土发射,几分钟就能打到关岛的美国军事基地。
这种速度和精准度,让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变得脆弱不堪。美国五角大楼后来承认,他们在高超音速技术上落后了,得赶紧追赶。
除了高超音速武器,中国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也走得挺远。比如,“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已经出口到中东和非洲,性能不比美国的“捕食者”差。人工智能方面,中国把AI用到了指挥系统、战场模拟和武器控制上,信息化作战能力蹭蹭往上涨。
再说装备,解放军这几年换家伙的速度,快得让人咋舌。海军这边,055型驱逐舰是明星产品,排水量1.3万吨,装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打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被西方媒体称为“亚洲最强驱逐舰”。
还有075型两栖攻击舰,能搭载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投送能力直逼美国的“黄蜂级”。更别提航母了,辽宁舰和山东舰已经服役,第三艘航母也在造,吨位和战斗力都在往上走。
空军这边,歼-20隐身战机是扛把子。这款五代机能和美国的F-22、F-35掰掰腕子,隐身性能好,雷达和导弹都不弱。2023年,歼-20还曝光了双座版本,可能用于指挥无人机群作战,这在美国那边还没完全实现。
陆军也不甘落后,主战坦克99A型、步战车04A型,都装上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能跟无人机、卫星联动,打起来更聪明。火箭军更不用说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比如东风-41,能打1万多公里,还能带核弹头,射程覆盖美国本土。
光有技术装备还不够,战略思维也得跟上。中国提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简单说,就是在自家门口布下天罗地网,让美军进不来、打不动。
比如,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号称“航母杀手”,射程能到2500公里以上,专门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还有长剑-10巡航导弹、鹰击-12反舰导弹,搭配上天基卫星和远程雷达,形成了完整的打击链。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把第一岛链(从日本到台湾再到菲律宾)变成美军的“禁区”。美军要是敢进来,航母、军舰、基地都得挨打,损失不起。西方智库分析,中国这套体系已经成熟,解放军在西太平洋的威慑力大幅提升。
面对解放军的崛起,美国的日子不好过了。虽然美军还是全球最强,但优势正在缩小,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压力越来越大。
美国这几年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搞了个“印太战略”,想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这些国家,组成“反华联盟”。
比如,美日澳搞了个“四方安全对话”(QUAD),还跟英国、澳大利亚弄了个AUKUS联盟,给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
但这招效果一般。日本和澳大利亚虽然跟美国走得近,但跟中国经济联系太深,不敢完全撕破脸。印度更是个“墙头草”,嘴上反华,实际上跟中国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里还得合作。美国想靠盟友围堵中国,难度不小。
技术上,美国虽然整体领先,但在某些关键领域被中国赶上了。高超音速武器就是一例,美国的X-51A和HSSW项目还在测试阶段,离实战部署还早。中国这边已经试射成功,甚至可能列装部队了。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美国虽然有优势,但中国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也不容小觑。比如,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贵得离谱,单价超过2亿美元,而中国的“翼龙-2”才几百万美元,性价比高得吓人。
美国五角大楼2022年的一份报告承认,他们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慢了,需要更多资金和时间来追赶。可问题是,美国国会那帮人整天吵架,军费预算老是卡着,研发进度拖拖拉拉。
美国还有个大麻烦,就是摊子铺得太大了。中东得盯着伊朗和ISIS,欧洲得防着俄罗斯,亚太还得对付中国。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忙着给乌克兰送武器,军火库存都快见底了。这时候再把资源投到亚太,明显有点捉襟见肘。
美军在亚太的基地,比如关岛、日本冲绳、韩国乌山,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暴露在中国导弹的射程里。一旦开打,这些地方可能第一时间被炸平,补给线也容易被切断。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模拟过中美在台海的冲突,结果显示,美军初期会损失惨重,很难撑到援军赶来。
美国的一些专家和军方高层,对这事儿看得挺透彻。他们的话虽然听着刺耳,但确实点出了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埃里森是个大咖,他写过一本叫《注定一战》的书,专门分析中美关系。
他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里说,中国军队已经从过去的“农民军”变成了专业化、现代化的力量,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和弹道导弹上,技术进步太快,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根本防不住。
他还警告,要是中美在台海或南海打起来,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很可能被中国的反舰导弹打得落花流水。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也说过类似的话。2021年,他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军队这20年的发展超乎想象,尤其是在海军和导弹技术上,已经有了跟美军掰腕子的实力。
他直言,美国不能指望在跟中国的战争中轻松获胜,甚至可能在某些局部冲突中吃大亏。
还有个智库叫“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3年他们搞了个中美台海冲突的兵棋推演,模拟了24种场景。
结果显示,美军虽然能打,但损失巨大,航母沉了、飞机没了,最后还是没法完全控制局面。报告里提到,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太强,美军在第一岛链内几乎寸步难行。
这些专家和机构的观点,说明一个事儿:美国军方和学术界已经意识到,跟中国的军事差距在缩小,过去那种“想打就打、想赢就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裂谷长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