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超级网红、美国千万粉丝大V“甲亢哥”Speed的2025中国行,向全世界展示了和谐、包容、博大、美丽、安全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国际超级网红、美国千万粉丝大V“甲亢哥”Speed的2025中国行,向全世界展示了和谐、包容、博大、美丽、安全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甲亢哥的两个身高两米肌肉猛男保镖,到中国来秒变吃播,壮壮的来,胖胖的去,带走了迷人的中国印象。哈哈!
这个过程里,一个平平无奇中年大叔“卤鹅哥”林江连夜自学英语,带着AI翻译工具辗转5城追星投喂甲亢哥,最终让荣昌卤鹅登上国际直播舞台。
仅10天,荣昌当地部分企业的卤鹅销量暴涨1000%。卤鹅哥推广,甚至被写入《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细查之下,卤鹅哥竟然是一个欠了一身债务的助农主播,做了很多好事,却创业失败,遭遇中年危机,落魄无奈。
而卤鹅哥,用真诚、坚韧、热情、不惧失败、不在乎面子,为荣昌和荣昌卤鹅,赚足了流量,成功带火了荣昌卤鹅。
他也被政府授予“全球美食推介使”称号并奖励10万元,实至名归,逆袭成功!
真是现象级事件!
而长沙文和友却在这个事件里,因过于蛮横,好像快噶了。
小编只能叹一句,网络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热度之下,小编难耐寂寞,查了查荣昌和荣昌卤鹅的历史。
不查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小编以前都没听说过的荣昌,竟然有千年历史,而荣昌卤鹅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好像很好吃的样子,让作为吃货和喜欢吃辣的小编有点想吃。
(首先,请恕小编确实孤陋寡闻,以前真的没听说过荣昌,不知道在哪里)
荣昌,其实就是重庆市荣昌区。
位于川渝交界处,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里自古是移民交汇之地,湖广填四川时期,大量潮汕客家人迁入,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融合。
是“中国鹅肉之乡”,荣昌白鹅与荣昌猪(世界八大名猪之一)并称为当地“双宝”。
荣昌的发展史跨越千年:
1. 唐代建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始置昌州,下设昌元县,成为荣昌地域正式建县的起点。
昌元县治所在今荣昌区昌元街道,奠定了区域行政基础。
2. 宋元调整
宋代昌元县隶属西川路,因静南县“地荒民少”,其属地并入昌元县,县域扩大至大足西部地区。
元代撤销昌州,昌元县并入大足县,后又划入合州铜梁县。
3. 明代更名与建制
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取“繁荣昌盛”之意改置荣昌县,属重庆府。
看来荣昌的名字,是朱元璋给起的哦!
明玉珍大夏政权时期曾设昌宁县,但仅短暂存在。
4. 清代区划变化
清康熙元年(1662年),并大足县入荣昌,县域扩大近一倍,雍正六年(1728年)恢复原辖域。
5. 民国时期
隶属川东道,后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归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
6.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
1950年代多次调整区划,1983年并入重庆市。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入选重庆市首批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23年GDP突破500亿元,跻身“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
小结
荣昌从唐代昌州起步,历经千年行政变迁,以陶、扇、布三大非遗为文化内核,逐步发展为成渝腹心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其历史清晰体现了“因文化而荣,以文化而昌”的特质,现代荣昌正通过文旅融合和产业升级,持续焕发活力。
1.客家移民引入卤鹅技艺
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大量客家人迁徙至荣昌定居。
他们带来潮汕卤鹅的制作技艺,并逐步融入当地饮食习惯。
清代光绪年间,荣昌白鹅被列为地方重要特产,奠定食材基础。
2.工艺本土化改良
客家人以荣昌白鹅替代潮汕狮头鹅,调整卤料配方,加入川菜特色的麻辣鲜香调味,形成“潮汕工艺+川味”的独特风格。
3.360年的荣昌白鹅
荣昌白鹅养殖历史超360年,1989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鹅种。
其肉质细腻、皮薄如纸,成为卤鹅核心原料。
4.独特的风味
百年老卤水是荣昌卤鹅的风味灵魂,通过反复卤制吸收鹅肉精华,叠加八角、桂皮等十多种香料,形成复合醇厚口感。
20世纪后期,荣昌出现300余家卤鹅店,各家配方有大同也有小异,逐渐形成了荣昌别具一格又多样化的独特卤鹅风味。
融合了传统卤制技艺与川菜调味特色的荣昌卤鹅,小编小小的揭秘下详细制作工艺,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1. 原料选择
选用3-4月龄、体重3.5-4.5公斤的荣昌白鹅仔鹅,肉质细嫩且脂肪适中。
2. 腌渍
鹅宰杀后去毛、内脏,彻底冲洗血水。
腌料配方:良姜5-6克、甘草2克、白蔻2-3克、山奈3-5克、陈皮3克、花椒4-5克、小茴香2-4克、八角6-8克、香叶2-3克等香料打碎,加黄酒100克、盐20-30克、姜丝10-15克、葱丝10克混合成腌料。
里外均匀涂抹腌料并按摩10分钟,料渣填入鹅腹,夏天腌6小时,冬天需12小时以上。
3. 老汤熬制
基础汤底:鸡骨架、猪骨、牛骨熬制高汤,去浮沫后过滤。
香料包A(10公斤老汤):八角20克、桂皮10克、花椒20克、草果5粒、小茴香25克等,温水浸泡20分钟后入汤,与鸡骨架同煮1.5小时,再加大骨熬3小时。
4. 红卤水调配
香料包B:八角20克、桂皮20克、陈皮20克、丁香8克、山柰5克、香叶20克等,浸泡后入老汤。
调味:盐100-400克、鸡精120-200克、糖色300-320克、红曲粉30克(调色),加鸡油2斤、大豆油半斤提香。
5. 卤制步骤
鹅焯水后入卤水,颈部先下锅定型,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卤40分钟,关火焖泡40分钟。
内脏(鹅肝、鹅肠等)需单独卤制,时间缩短至15-30分钟。
6. 上色与增香
糖色炒制:冰糖或白糖加少量油小火炒至棕红色,冒泡后加开水调匀,与红曲粉配合使用。
卤制后挂脆皮糖浆(麦芽糖+红浙醋),风干后油炸5分钟可增强表皮酥脆。
7、关键细节
火候控制:全程保持微沸状态,避免肉质过烂或脱骨。
卤水养护:每日煮沸杀菌,定期补料,老卤越久风味越醇厚。
成品处理:卤鹅放凉后切件,淋卤汁或配蒜泥醋碟食用,冷藏后口感更佳。
怎么样,小编如此详细的讲解,你学废了吗?是不是一看工艺,发现看不如做,做不如买?哈哈!
1. 黄凉粉
用豌豆制成,软而不烂,麻辣中透豌豆清香,是当地早餐首选。
2. 荣昌猪宴
以“熊猫猪”(荣昌猪)为原料,红烧肉、粉蒸排骨等菜品肥而不腻。
3. 铺盖面
手工扯出面片如铺盖大小,搭配鸡汤或红油辣子,筋道爽滑。
4. 羊肉汤
选用本地黑山羊,汤色乳白无膻味,冬季滋补必吃。
1.荣昌折扇
明代由朝鲜传入工艺,清代发展为川扇代表,以棕竹为骨、工艺精湛,清末年产达500万把。
2.夏布织造
荣昌夏布以苎麻为原料,汉代已萌芽,明清成为重要产业,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
3.荣昌陶
唐宋时期,荣昌安富一带已出现制陶业,瓷窑里遗址是川渝地区规模最大的唐宋窑址之一,见证了宋金战争后窑业技术南移的历史。明清时期,荣昌陶以“红如枣、薄如纸”闻名,与宜兴紫砂等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4. 海棠香国
宋代文人记载“昌州海棠独香”,荣昌因此得名“海棠香国”,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
怎么样?看了小编这篇文章,是不是有点想去荣昌转转,想去吃点卤鹅?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荣昌吃吃喝喝,岂不快哉!
Let's go!
悄悄告诉你:听说荣昌不收停车费,车子随便停哦!
来源:跑步读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