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广西浦北大红柑生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3 06:48 1

摘要:大红柑又名茶枝柑,原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红柑树势强壮,树冠开张,较矮化,枝条密生细软,发枝力强。果实成熟期 11 月至 12月中旬,扁圆形,单果重 100~140 克,果皮橙黄色,稍光滑,味酸甜、偏淡,渣较多,种子多,品质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1%~

揭示广西浦北大红柑生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张美娟等

大红柑又名茶枝柑,原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红柑树势强壮,树冠开张,较矮化,枝条密生细软,发枝力强。果实成熟期 11 月至 12月中旬,扁圆形,单果重 100~140 克,果皮橙黄色,稍光滑,味酸甜、偏淡,渣较多,种子多,品质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1%~12%,酸含量 0.7%~0.8%。大红柑果肉可鲜食果皮(陈皮)可入药,还可用作调味品凉果加工等,经济价值非常高。浦北县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引进大红柑进行种植,目前大红柑产业已成为浦北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本文对浦北县大红柑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浦北县大红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浦北县大红柑生产概述

1.1 浦北县大红柑的历史背景

浦北县的柑橘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追溯至明清时期,当地居民便开始了柑橘的种植。自 20世纪 50 年代起,浦北县开始引入大红柑进行种植。在这一过程中,浦北县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地理条件,融合了传统的种植技术,使得大红柑在当地迅速崛起。到了八九十年代,浦北县的大红柑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广西地区名列前茅,这一时期,浦北县的大红柑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需求,其产品也远销至全国各地。

1.2 浦北县大红柑的地理优势

浦北县大红柑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

一是气候条件。浦北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冬短夏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柑橘的生长,有利于浦北县大红柑的品质提升。

二是土壤条件。浦北县土壤以红壤为主,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为大红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是水源条件。浦北县水资源丰富,有多个水库和河流,为柑橘园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四是地理位置。浦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交通便利,有利于大红柑的运输和销售。五是生态环境。浦北县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有利于大红柑的绿色、有机种植。

2 浦北县大红柑生产现状

近年来,在多方因素的加持下,大红柑行情较好,出现一批亩产值超 5 万元的果园,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果”“果农的致富经”。家有几亩大红柑就能脱贫致富的例子屡见不鲜,极大地激励了大量农户投身到大红柑的种植中来。

2022 年,浦北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浦北县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大力推动了大红柑产业的发展,当年新增大红柑种植面积 3 万亩。到 2022 年底,全县种植大红柑面积 7.9 万亩,鲜果总产量 11 万吨以上,鲜果总产值 6 亿元。2023 年进一步扩种大红柑,到 2023 年底,全县种植大红柑面积达 14.4 万亩。2024 年 5 月,全县种植大红柑面积达 16.7 万亩,创建连片种植基地 238 个(面积 3.66 万亩);其中,树龄 20 年以上的大红柑树 23.13 万株,约 0.4万亩,树龄最大的已有 72 年。

3 浦北县大红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分散,规模小

一直以来,浦北县大红柑生产以农户种植为主,各家各户用自己的承包地种植,没有统一规划,同一片区中种植多种农作物,各户种植的大红柑也比较分散,在生产管理上受到限制,不适合规模化生产。目前,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有的种植大户和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承包地,建设了一批面积较大的果园,但总体来看浦北县大红柑生产规模较小。

3.2 产品利用不充分,部分果肉被遗弃

大红柑果皮是陈皮生产的主要原料,在陈皮加工行业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只关注果皮的价值,而忽视了果肉的价值。这些小企业和小作坊在加工陈皮的过程中,只利用果皮生产陈皮,对大量的果肉视而不见,甚至将其丢弃在果园或河流里。

3.3 果实价格波动大,果农利益受损

近年来,由于部分陈皮销售商的炒作行为,导致陈皮价格波动剧烈,浦北县的大红柑价格也随之起伏不定。大多数果农难以适应这种频繁的价格波动,一些果农的收入因此受损,进而影响了他们对大红柑生产管理的热情。

3.4 柑橘黄龙病防治能力不足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是由亚洲韧皮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甚至造成柑橘树枯死 。近年来,受柑橘种植布局不合理、柑橘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暖冬常态化等因素影响,柑橘黄龙病在部分失管、半失管柑橘园时有发生,正常管理的柑橘园也受到柑橘黄龙病威胁。目前,大红柑价格高,浦北县部分果农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愿意砍病树,成为柑橘黄龙病蔓延的主要病源。

4 对策与建议

4.1 扩大宣传,提升浦北县大红柑品牌地位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资源,加强宣传浦北县大红柑生产、加工以及浦北县的地理、文化和历史等资源优势,讲好浦北故事,打造浦北大红柑品牌。

二是积极参加产品展销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与竞赛评比,树立品牌形象。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首先,制定浦北大红柑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其次,加强品牌标识设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再次,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最后,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积极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4.2 扩大全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4.2.1 制定浦北大红柑生产标准,提高浦北大红柑品质

一是制定浦北大红柑和富硒大红柑等生产标准,引导果农规范大红柑生产,主要是制定种植标准、规范施肥标准、严格病虫害防治标准、采摘标准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二是打造一批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浦北大红柑生产基地。首先,鼓励和支持浦北县大红柑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其次,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浦北大红柑示范园区,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果农的种植管理水平,确保浦北大红柑品质。

4.2.2 深化浦北县大红柑产业链,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一是引进资金扩大陈皮加工和贮存能力。首先,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陈皮加工和贮存领域;其次,与金融机构合作,为陈皮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引进柑普茶生产企业,扩大柑普茶的开发和生产。首先,邀请国内外知名柑普茶生产企业来浦北县投资建厂,共同开发柑普茶市场;其次,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柑普茶的品质和口感;另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普茶品牌,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陈皮延伸产品开发和生产。首先,深入挖掘陈皮的药用价值,开发陈皮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其次,结合浦北特色,开发陈皮食品、饮料等休闲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还有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陈皮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充分利用果肉生产果汁等产品。首先,引进先进的果汁生产线,提高果肉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果汁产品,满足消费者口味需求;最后,加强果汁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

4.3 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保障大红柑产业发展

4.3.1 建设大红柑苗木基地,提供优质无病毒大红柑苗木

一是使用大棚育苗技术,打造无病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二是严格筛选种苗,确保种苗无病毒、无病虫害,从源头上杜绝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建立完善的病毒检测体系,对种苗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苗木质量,在大棚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柑橘黄龙病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从源头消除柑橘黄龙病威胁;三是扩大大红柑苗木基地规模,提高苗木产量,引进和培育优质大红柑品种,提高大红柑的品质和竞争力,并建立销售渠道,实现苗木自给自足,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充足的无毒柑橘苗木。

4.3.2 开展统防统治,防治柑橘木虱

县植保部门应根据柑橘木虱种群密度、种群结构、柑橘梢期、天气等因素及时准确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科学指导柑橘木虱的防控工作,向果农推广在早春、春梢期、夏梢期、秋梢期、晚秋梢、冬梢期、砍病树前喷洒农药,统一杀灭柑橘木虱。

4.3.3 清理病树,清除病源,防止柑橘黄龙病的蔓延

各地要集中开展病树清除,推进失管、半失管发病果园的整园改造。按照“谁种植,谁负责”的原则,动员柑橘种植户喷药后自行清除病树。对无园主或无劳动力的果园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清理病树,对果农不配合和联系不到业主的果园,各地农业执法部门要依法依规限期强制清除,不留病源死角和隐患。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