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问题,不仅安徽老一辈的艺术家和学者们早有共识,而且国家在黄梅戏非遗的归属上也作了定论,即“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但湖北黄梅到底起源了什么?青年学者梅杰的《黄梅戏源流考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时开启了我国
李玖久
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问题,不仅安徽老一辈的艺术家和学者们早有共识,而且国家在黄梅戏非遗的归属上也作了定论,即“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但湖北黄梅到底起源了什么?青年学者梅杰的《黄梅戏源流考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时开启了我国黄梅戏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向。
梅杰善于运用历史文献进行立论,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当一个历史事实出现了不同表述的情况下,就得运用侦探破案时用的技术,对“证据”进行剖析评判,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梅杰就是这样的。他把一系列“孤证”集中起来变成“证据群”,使分散的证据归纳成“证据链”,并将无序的证据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排序,从而显现出了黄梅戏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面对完全对立的证据时,梅杰则将二者的内容通过时间的先后、证据可靠性的评判、证据与环境条件的吻合等方面进行剖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本书中的《黄梅戏起源的若干史料考辨》《黄梅戏名称的形成与确立》《大数据视野下的黄梅戏历史研究》等文章,就是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剖析的,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可信的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数据视野下的黄梅戏历史研究》一文,达9万字,汇编了历朝历代数百年的黄梅戏文献,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呈现了脉络清晰的黄梅戏历史,并对大量关键历史细节进行了考证,通过指出史料间的自相矛盾,质疑了程福香、蔡仲贤的生平年代,怀腔的形成时间,丁永泉进安庆和上海唱黄梅戏的历史影响等,令读者耳目一新。
就湖北而言,大量的历史证据证实了早在400年前,黄梅戏就与汉剧、花鼓戏一起在鄂东系列民歌“哦呵腔”基础上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并向周边各省流传。在梅杰的书中,他披露了大量全国各地记载黄梅戏在不同地方传播、演出的历史文献。其实,还有黄梅戏代表人物代代相传的谱序为证,有历代知名戏班在不同地方演出、传艺的记载为据,更有大量在鄂东真实故事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张朝宗》《於老四》《蔡鸣凤》等大批剧目为证,以及在“哦呵腔”声腔体系影响下形成的楚剧、荆州花鼓戏、东路子花鼓戏等,都有相同声腔,如二行、三行、火攻、八板、阴司腔、花腔、彩腔,及相同的腔体组合形态为证,这将在我的《黄梅戏的发源与流变》(江西高校出版社即将出版)一书中深入展开。可以说,黄梅戏发源、形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是有理有据的。
梅杰虽然指出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但他并没有否认黄梅戏成熟发展于安徽,并指出安庆是湖北黄梅走向安徽合肥的桥梁,有着重要作用。梅杰只是不想让人改变历史,因此他把自己的文章结集成书,不仅顺理成章,也是非常必要的。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