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6-7月,东魁杨梅进入膨大期,也是炭疽病的“狂欢季”。这种由**胶孢炭疽菌**引发的病害,能在3天内让果实“黑斑密布”,轻则降级贱卖,重则整园绝收。本文从**预警信号、科学防控、急救方案**三方面,助果农打赢这场“黑斑阻击战”。
### 东魁杨梅雨季膨大期病害预警:炭疽病综合防控
**——让“黑斑杀手”无处遁形,守护“乒乓杨梅”的暴富之路**
每年6-7月,东魁杨梅进入膨大期,也是炭疽病的“狂欢季”。这种由**胶孢炭疽菌**引发的病害,能在3天内让果实“黑斑密布”,轻则降级贱卖,重则整园绝收。本文从**预警信号、科学防控、急救方案**三方面,助果农打赢这场“黑斑阻击战”。
---
#### **一、炭疽病预警:这些信号,果农必看!**
1. **潜伏期“暗号”**
- **叶片预警**:新梢叶片出现针尖状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灰白斑(边缘紫红色),叶片早落。
- **枝条预警**:枝干皮层出现暗褐色凹陷条斑,严重时流胶、干枯(病菌越冬藏身处)。
2. **爆发期“暴击”**
- **果实症状**:膨大期果实表面生黑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湿度高时溢出粉红色黏质孢子堆,3-5天蔓延全果。
- **传播速度**:25-30℃+持续降雨,病菌孢子借风雨扩散,单株发病可传染全园,病果率48小时内从5%飙至50%以上。
---
#### **二、综合防控:雨季的“五层防御网”**
##### **第一层:农业防治——断水断粮,饿死病菌**
1. **清园断源**:冬季修剪后,彻底清除病枝、僵果,用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淋树体,减少越冬菌源。
2. **通风降湿**:膨大期前疏除内膛枝、下垂枝,保持树冠透光率≥40%,雨后园区湿度控制在75%以下。
3. **排水防涝**:开深沟(宽40cm×深30cm),行间铺碎石或稻壳,避免积水沤根(根系弱易感病)。
##### **第二层:营养调控——强树抗病,以“肥”克菌**
1. **增钾补钙**:膨大期追施硫酸钾(20kg/亩)+硝酸钙(5kg/亩),增强果皮抗侵染能力。
2. **叶面加持**: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芸苔素内酯,提升细胞壁木质化程度,阻断病菌侵入。
##### **第三层:化学防治——雨前雨后,精准狙击**
1. **保护性药剂**(雨前预防):
- **80%代森锰锌**(800倍液):成膜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10-14天。
- **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渗透性好,抑制孢子萌发,兼防褐斑病。
2. **治疗性药剂**(雨后急救):
- **45%咪鲜胺**(1500倍液):内吸性强,直接杀灭已侵入菌丝,48小时阻断病斑扩展。
- **4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对炭疽病特效,修复受损组织,避免二次感染。
**喷药技巧**:雾化细喷,重点喷透内膛和果实背光面(病菌潜伏区),药液量每亩≥150L。
##### **第四层:生物防控——以菌治菌,绿色护果**
1. **哈茨木霉菌**(10亿孢子/g):稀释500倍喷施,寄生炭疽菌菌丝,防效达70%。
2. **芽孢杆菌**(枯草/解淀粉):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每亩成本仅15元。
##### **第五层:物理隔离——给果实穿“防护服”**
1. **套袋保果**:硬核期后(果径1.5cm)套无纺布果袋,阻隔病菌孢子附着。
2. **避雨栽培**:搭建弧形防雨棚(透光率60%),降低果园湿度,抑制孢子扩散。
---
#### **三、急救方案:发病后的“止损三板斧”**
1. **抢晴突击**:雨停后24小时内,喷施**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复配剂(1:1),双重阻断病菌。
2. **狠心疏果**:摘除病果、裂果,带出园外深埋(切勿堆肥,孢子可存活2年!)。
3. **根系急救**:用**噁霉灵+海藻酸**灌根,修复受损根系,增强抗逆性。
---
#### **四、实战案例:浙江仙居的“零炭疽”神话**
- **背景**:2023年仙居持续降雨28天,周边果园炭疽病爆发,病果率超40%。
- **措施**:
1. 膨大初期喷代森锰锌+哈茨木霉菌,雨前形成保护膜;
2. 行间铺反光膜+开沟排水,湿度控制在70%以下;
3. 发病初期用咪鲜胺+芸苔素内酯紧急补救。
- **结果**:病果率仅3%,特级果占比85%,售价高达60元/斤,较常规园增收200%。
---
#### **五、果农必记口诀**
**“清园透光是基础,雨前药膜要牢固;**
**增钾补钙树体壮,病果早摘别含糊;**
**生物化学双保险,炭疽见了也认输!”**
**结语**:
炭疽病防控,赢在细节,胜在速度。雨季膨大期,果农需化身“病害侦探”+“药剂指挥官”,才能让东魁杨梅远离“黑斑诅咒”,稳坐“乒乓果”的暴富王座!
来源:小可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