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婚俗,促进家庭和谐,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婚俗,促进家庭和谐,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多元化、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都给婚姻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将“三观”写入《婚姻登记条例》,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一次重要补充与丰富。长久以来,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但往往更多地侧重于物质层面的考量,如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而此次修订,明确将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纳入婚姻登记的考量范畴,强调了婚姻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导向。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婚姻登记过程中,不仅要看双方是否具备结婚的法定条件,更要关注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三观”,是否能够共同承担起婚姻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将“三观”写入条例,有助于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在当今社会,一些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婚姻持有不正确的看法,比如将婚姻视为儿戏、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这些观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婚姻的稳定与幸福,还可能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造成负面影响。而《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正确的婚姻观念,为公众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观。
再者,这一修订还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将“三观”写入条例,意味着在婚姻登记之初,就强调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鼓励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家庭矛盾与冲突,还能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
此外,将“三观”写入《婚姻登记条例》,也是对传统婚姻登记制度的一次重要创新。以往,婚姻登记更多地侧重于形式上的审查,而此次修订则更加注重对婚姻本质的考量。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婚姻家庭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法治精神在婚姻家庭领域的深入贯彻。
当然,要将“三观”真正落实到婚姻登记与家庭生活中,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婚姻家庭服务的指导与投入,建立完善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婚姻家庭教育与咨询服务。同时,媒体也应积极发挥作用,传播正确的婚姻观念,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而公众自身,更应树立正确的“三观”,珍惜婚姻,经营家庭,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江竹轩
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