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劲风来袭,为何体感与预报有差距?气象专家详解大风“玄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3 09:58 5

摘要:4月12日,北京北海公园游船停航,市政工程应急车在西城区复兴门附近待命——这一切皆因一场强劲的大风天气。据北京气象部门消息,本轮大风自4月11日夜间起从西北向东南推进,席卷全城。然而,在呼啸的北风中,不少市民却感觉风力似乎“没那么大”,这与气象预报中的“阵风可

4月12日,北京北海公园游船停航,市政工程应急车在西城区复兴门附近待命——这一切皆因一场强劲的大风天气。据北京气象部门消息,本轮大风自4月11日夜间起从西北向东南推进,席卷全城。然而,在呼啸的北风中,不少市民却感觉风力似乎“没那么大”,这与气象预报中的“阵风可达14级”形成鲜明对比。对此,气象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大风“爽约”?气象部门详解原因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在12日上午的直播活动中表示,此次大风天气的“幕后推手”——低涡系统,在11日晚间主要影响河北地区,距离北京尚有一定距离。这导致北京的风力相对“温和”,未能达到极端强度。

“平均风”与“阵风”的奥秘

气象部门进一步解释,天气预报中的风力描述包含“平均风”和“阵风”两个概念。平均风是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而阵风则是瞬时最大风速。例如,预报中的“阵风9至10级”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如此强度的风力,但并非持续全天。若市民未直接遭遇阵风,便可能产生“风不大”的错觉。

地形“狭管效应”加剧风力差异

北京的地形特点也影响了风力的分布。西部、北部山区与东南部平原的地形落差,使得风力在下山过程中因“狭管效应”显著增强。而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两栋建筑之间的狭窄通道同样可能因狭管效应产生强风。因此,市民在不同区域感受到的风力存在差异。

大风持续,防范不可松懈

尽管部分市民体感风力不及预报,但气象部门强调,北京仍处于大风橙色预警中。12日傍晚,平均风力5至6级,阵风9至10级;夜间平原地区风力减弱至4级左右,但山区局地阵风仍可达12级以上。13日白天,风力将再次增强至5到6级,阵风9至11级,山区局地12级以上。

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切勿因短暂风力减弱而掉以轻心。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临时搭建物、大树、广告牌等危险区域,注意防风防火,谨防高空坠物。同时,建议市民及时关注最新气象信息,做好持续防范准备。

本轮大风天气虽未完全达到极端强度,但仍对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气象部门的细致解读,有助于市民更全面地理解天气现象,科学应对气象灾害。

来源:沧海之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