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进深圳睡袋里,年轻人向躺平规划师寻求“人生撤退方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3 12:49 1

摘要:李思算了算,按照FIRE的4%安全退出法则,只要攒够130万,他就能彻底躺平。钱还没到位,但目标已经清晰。熄灭手机,他内心的焦虑被一丝甜美的幻想取代,终于安心入睡。

北京时间晚上11点,李思躺在北五环的合租房里,焦虑在身体里翻涌。还有一个小时就是明天,太阳将照常升起,九点一到,他就要坐在工位上。

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点开视频软件,遁入屏幕里的虚拟逃生通道——里面铺满了算法精准投喂的躺平规划视频。

“社恐躺平桃花源,沙滩海景房月租1K”、“海滨低价躺平圣地防城港,月租低至500元/月”、“乳山买房如买菜,6万拿下一套海景房!”……

李思算了算,按照FIRE的4%安全退出法则,只要攒够130万,他就能彻底躺平。钱还没到位,但目标已经清晰。熄灭手机,他内心的焦虑被一丝甜美的幻想取代,终于安心入睡。

FIRE,全称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核心逻辑是存够一笔钱,通过投资产生的被动收入覆盖日常开销,从此不再为生计奔波。

像李思这样渴望逃离大城市高压生活的年轻人,催生了一种新职业——躺平规划师。他们安抚打工人的焦虑,组建躺平社群,提供躺平财务规划,物色低成本躺平地,还有人做起了躺平房产中介。

躺平规划师小贾告诉“新浪蜂鸟”,他的咨询者大部分是大城市的打工人。其中,月入过万的不在少数,工作体面、令人羡慕,但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心累”。

一、年纪轻轻,躺平也不丢人

做躺平规划师的一年多,小贾的微信好友迅速增加到3217人,躺友交流群扩展到11个。找他私聊的咨询者,早就突破上千人。

他免费分享的躺平选址表格更新到了第三版,覆盖了29个省份,包括241个低成本躺平地,租金最低至100元/月。在某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上千条“求表格”的留言刷屏,他甚至都来不及回复。

小贾尝试做过十几个自媒体账号,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这是他第一次踩准大众情绪。2023年7月,他发出第一条介绍FIRE的视频,称之为“35岁退休攻略”,很快就收获了十几万播放量。

后疫情时代,不少人经历了裁员、降薪、行业萎缩的冲击,过去清晰的职业预期不再稳固。当拼尽全力也无法获得前人同等回报时,越来越多人想要寻求一条更轻松的生活道路。

庄舟是小贾视频的观众,在金融行业打拼多年,最高峰时拿过年薪200万。在他年薪砍半那一年,互联网上“裸辞”“Gap”“躺平“的话题正热,他受到氛围感染,也看起了躺平规划视频。

庄舟的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曾经连续一个月,他每个工作日都干到凌晨三点,至于周末休息根本不敢奢望。更让他压力倍增的是,工作中不允许犯任何错误,打错一个小数点都可能造成无法承担的后果。

过去,丰厚的薪水让他还能忍受高压工作。但是,当薪水连续两年腰斩,他动了换一种生活方式的念头。

他梦想着在千岛湖租一间房,每天划船、冲浪,过“泛若不系之舟”的逍遥生活。然而,他跟着FIRE规划视频算了一笔账:就算生活成本能压到最低3000元,光是300多万的房产负债就让他无法逃离。如果要卖房裸辞,则意味着打骨折价卖出,还白费了大量装修心血。

尽管一时间还逃不出去,但这些内容为他打开了一个窗口。他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年轻人在追求不同的生活,年纪轻轻躺平也不丢人。”

和庄舟的感受类似,FIRE理念也为小贾打开了新世界,为他想象另一种生活提供了理论支撑。彼时,小贾还在深圳工作,一年换了四份工作,心力被人际关系和无价值感消耗殆尽。想到这种打工生活还要持续三十年,他一度在医院被诊断出轻度抑郁。

了解FIRE后,小贾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组织,原来有一群人在探索如何早日从传统打工模式中赎身。他开始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砍掉所有非必要消费。首先是戒掉八年烟瘾,每月能省下七八百块烟钱。买衣服不再追求品牌,三四十块的T恤一次买五件同款,百元裤子穿三年。

2024年,他辞去深圳的工作,花不到5万元买了一辆五手小轿车。他打算沿着中国的海岸线自驾旅行,顺便考察月开销3000元以下的宜居城市。

这一趟下来,小贾跑了34个城市,每个城市待2~6天,总共耗时187天。回来之后,他推出了“FIRE生活之躺平城市”系列。

实地考察的影像吸引了更多观众,找他私聊咨询、推荐躺平地的人明显也变多了。为了方便每个人确定躺平城市画像,他制作了三张需求筛选表格,包括个人需求筛选表、城市筛选表和生活地筛选表。

在个人需求筛选表里,他列出了29条需求,而第一项是“躺平FIRE的城市是否需要话题感?”他注意到一些年轻人想做自媒体,或者爱分享朋友圈,会更在意网络热度高的城市。

对于每个找他咨询的人,小贾会提供三十分钟的免费咨询。“大部分躺友都是心理问题,有时候感觉累了,想找个窗口宣泄。”小贾说。

和这些网友沟通时,小贾能感受到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同时也捕捉到他们内心无法填满的欲望。许多人在大城市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不低的收入,但仍然感到空虚。

“我能理解他们,未来30年的生活一眼望到头,这种空虚感会慢慢吞噬整个人。”小贾说,“有些人下班去钓鱼,找点事做;而无事可做的人,只能陷入虚无主义。”

一小部分人宣泄完情绪后,想要更具体的个性化建议,则会约他做付费咨询。在付费咨询中,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财务问题。比如,有人问他如何记账,这让小贾一时摸不着头脑:“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吗?”

更让他意外的是,有人手握700万流动资金,找到他问如何理财。他听完后,一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这冲击了他对现实的认识,原来有些人赚钱能力很强,但对理财却没什么概念。

渐渐地,小贾摸索出了躺平规划师的职业定位——这是一个结合心理咨询和财务规划的新工种。而这恰恰也是FIRE生活需要的两大支撑,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

二、越来越多年轻人,躺进深圳“睡袋”里

小贾考察的第一站是惠州——这座紧邻深圳的城市,如今成为他最为推崇的南方躺平城市。惠州被称作深圳的“睡袋”,特殊的区位赋予了它在躺友心中独特的地位:进可高强度打工,退可低欲望躺平。

夜晚驾车从深圳驶入惠州小径湾,这其间大约30公里,道路两侧高楼鳞次栉比,但看不见太多灯火点亮。供需失衡带来的空置率,让这里的房租远低于深圳。

“我从来没想过国内还有这样一个地方,盖了这么多房子却没有人住。”初到此地的三三,不禁发出感慨。

去年7月,三三决定搬到惠州的大亚湾租房生活。他以每月仅1000元的租金,租下了一套精装修的三室一厅。相比之下,在西双版纳,这个价格仅够支付一个单间的费用。不仅如此,在他三公里生活半径内,商圈、超市、健身房、食堂、三甲医院应有尽有,生活便利得几乎让他想把户口迁到惠州。

在这之前,他曾从体制内裸辞,转而去成都的一所大专院校工作。然而,每天清晨六点的早操,夜晚无休止的班会,令他迅速耗尽了热情。在攒下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后,他再次裸辞,正式开启了自己的FIRE人生。30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发布了一条“30岁退休”的视频,意外火了,误打误撞成了躺平区UP主。

自打搬到惠州后,三三眼见着搬来的租客越来越多,最直观的变化是等电梯的时间都变长了。每天,他都会穿过旁边的淡澳桥,前往附近的商场或者健身房。刚搬来时,桥上的摊位不足二十家,如今猛增到三四十家。整座桥被摊贩和行人填得水泄不通,有时骑电动车都寸步难行。

他还组织了一个惠州本地的躺友群,方圆五公里内有80多个人加入。跟他住同一个小区的躺友,就有将近30个人。他们三天两头聚会吃饭,路上偶遇还能散步聊天,有时也会结伴前往超市,专门抢购打折食品。

最近来惠州租房的需求增加,以至于房租水平都随之上涨。三三当初每月1000元就能租到的房子,如今1200元也不一定能租下来。他内心并不希望太多人搬来,生活成本一旦抬高,就不再适合躺平了。毕竟要支撑FIRE生活,财务基础是一个关键。

三三从高中开始攒钱,本硕期间加上工作四年,攒下了100万。2022年6月,他带着账户里的100万裸辞,计划依靠投资理财的利息覆盖日常开销。他每个月的投资收入大概在3000多元,刚好能支撑每月的日常生活支出。

在躺平选址地里,惠州算是生活成本较高的,毕竟属于深圳的卫星城市。如果要追求更极致的躺平,人们会往更边缘的性价比小城迁徙,选择那些房租低至几百元的宜居小城。

张远是三三视频的忠实观众,辞职后花140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从上海一路骑行到惠州。他在惠州待了一个月,租住在三三家其中一个房间里。他虽然喜欢惠州的躺友社交氛围,但考虑到生活成本,最终还是决定去云南曲靖。

他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房产中介,给对方付了100块中介费。最后,房产中介帮他找到了一个月租240块的单间,配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两公里左右就有商圈。

这位房产中介的每条视频都带着“躺平”的词条,还组建了曲靖躺友交流群,群里超过100人。“这边房租便宜,气候好,还有一群躺友。”张远总结。

平日里,他隔两三天会做一顿饭请躺友聚餐,下午打打牌、玩玩游戏,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等到赶集的日子,他们会结伴去市场,这里草莓只需要6块钱一斤,应季水果价格低到3块钱一斤。扣除租房后,他的每月总花销降到了1000块。

张远计划在曲靖待上一年,未来攒够钱或许会来这里长期定居。但一年后,他仍打算回上海工作,因为当地薪资水平太低,普遍只有两三千元。

对比而言,在惠州躺平的人,往往是自由职业偏多。他们选择惠州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主要靠炒股等线上工作维持生活。此外,还有一些人是在深圳、广州工作被裁员了,来到这里短暂休整、恢复元气。

而据张远观察,在曲靖躺平的人,只有少部分人做线上工作,比如游戏主播或者写网文,更多人是“纯躺”。不仅如此,曲靖的躺友也普遍更社恐,人手一台电脑,喜欢宅在家里。许多人在看房时见过一面,之后就再难约出来了。

张远在曲靖认识了一个朋友,比他晚来一个月,对方称“一工作,就想自杀”。为了不回去工作,他每天切换几个短视频账号刷广告,领三五十块钱的返利维持生活。

三、活在自己的节奏里,赚钱都有了意义

在小贾的一个躺平交流群里,有人问:“有谁是真躺平了的吗?”很久之后,活跃的老群员站出来说:“应该没有几个。”来找小贾咨询的人,大多数聊完后依旧“该上班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

大部分人想躺平,却又不敢真正放手。当有人问:“兄弟,你躺平了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没钱不敢躺”“结婚买房了,不敢躺”“生了孩子,更不敢躺”。

一年过去,李思已经攒到了FIRE所需的130万,但他没有再看过躺平规划相关的视频。隐居小城的幻想,已经消弭在忙碌而顺利的现实生活中。

这一年间,他完成了职位晋升,谈了一段恋爱。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他会和女友结婚,在北京买房、生子,过上美满的家庭生活。

回想起那一个多月沉迷躺平视频的日子,李思觉得,那只是因为短期工作压力过大,缺乏正反馈,他才借此寻求心理代偿。他坦言:“我心里清楚自己无法真正选择躺平,就想去看看别人的生活,幻想一下。”FIRE的4%安全退出法则所需的130万,反而变成了激励他继续赚钱、卷下去的目标。

那段时间,他最喜欢看的躺平博主是浪仔小牛。浪仔小牛住在浙江一栋废弃别墅里,没水没电,拆木门烧火做饭,白天蒙头睡觉,晚上捡垃圾卖钱。这种生活方式在躺平区里都算很极端了,但小贾却对他的精神状态充满向往。至少浪仔小牛不需要迎合老板,也无需满足家人的期待,想做什么做什么。

李思从小镇做题家一路读到985硕士,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收入不错、体面的工作,并逐渐在北京站稳脚跟。“阻碍我的不是经济问题,”他说,“父母托举着我走到了今天,我不能完全辜负他们的期待。”

在小贾的FIRE躺平规划里,他将FIRE拆解为两个核心要素: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最初,他认为财富自由是最难的,但后来发现其实拥有太多的人反而越难放下。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后,他才意识到真正困难的其实是精神自由——真想换种活法的人,总能找到办法。

在FIRE理论中,人们并不一定非要等到攒够一大笔钱才开始躺平。例如,有一种方式被称为“咖啡师FIRE”,一部分收入来自投资理财,另一部分靠轻度工作获取,二者相加足以覆盖生活支出。

这说明FIRE的本质并非追求退休,而是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拥有对生活的更多选择权。

2022年年底,张远第一次看到三三分享躺平生活的视频。高中辍学后,他一直过着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不知道这样日复一日赚钱有什么意义。而“躺平”这个词,第一次给了他另一种生活方式参考。

那时候,张远在上海一家芯片厂工作,做四天休两天。厂里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7000多块。他消费欲望不高,两年多攒下了十多万。

身边同事大多都有稳定的家庭生活,或者正努力朝着稳定迈进。进厂面试时,主管也偏好招生活稳定的员工。厂里需要加班时,有家庭的员工会为了1.5倍加班费抢着加班,而像他这样单身的人则总想多休息一会儿。

他不想过结婚生子的传统生活,但又感觉如果一直留在厂里,自己终有一天会被稳定吞没,注定要结婚生子。

在三三的直播间看了大半年,张远逐渐意识到,世界上确实存在不止一种活法。他开始想探索自己的躺平方案,“能不能工作一年,出去玩一年?”经过半年的心理建设,他终于决定辞职,来一趟徒步之旅。

他带着一个小拉车,里面放了一个大号收纳箱和小号收纳箱,装着帐篷、睡袋和衣服等行李。从成都出发,他一步步向北,走过陕西、山西、河北、北京,接着一路南下,途经天津、山东、江苏,最后回到上海。江苏的建筑给他留下了特别的印象,白墙青瓦有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他每天能走三四十公里,半年下来花销三万多块,但他的足迹已经延展至4000公里。

这场行走,让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回上海当了大半年保安,他又攒下一笔启动资金,买了一辆1400块钱的骑行车。他再次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半年骑行3000公里,最终在云南曲靖停下。

接下来,他准备在云南曲靖躺平一年,看看四季如何在这座小城流转,考虑未来有一天在这里定居。

这段悠长的假期过后,他打算继续回上海做保安,再攒钱换一辆摩托车,来一趟摩托旅行。

活了二十多年,他一直局促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融入这个社会。而现在他走南闯北,校准了对世界的认知,学会了如何跟人打交道。即便接下来要继续工作,他也不再感到痛苦和可怕,他相信自己能跟周围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这种躺平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张远觉得人生还很长,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但至少现在,他活在自己喜欢的节奏里,工作赚钱都有了意义。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