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从手机阔折叠到电视卷轴屏,内容制作准备好了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3 14:35 2

摘要:电视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从业人士必须快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华为近期推出创新产品“阔折叠”手机PuraX,虽然因高昂的价格引发消费者不满,但从原生纯血鸿蒙系统到16∶10的可折叠屏幕,华为的创新还是引人注目并值得尊敬的。这种创新也为电视行业带来启发。

电视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从业人士必须快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华为近期推出创新产品“阔折叠”手机PuraX,虽然因高昂的价格引发消费者不满,但从原生纯血鸿蒙系统到16∶10的可折叠屏幕,华为的创新还是引人注目并值得尊敬的。这种创新也为电视行业带来启发。

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电视产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从早期的显像管(CRT)到如今的OLED、QLED、MicroLED等,每一次技术革新都重塑电视的形态、功能和应用场景,并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及用户使用体验。

显像管技术(阴极射线管CRT)是早期电视机显示技术的主流,但显像管电视机体积庞大、重量高、能耗大,影响电视机的摆放灵活性和家居设计。进入液晶显示技术(LCD)和LED时代,电视机厚度大幅降低,实现超薄设计,甚至可悬挂于墙面,彻底改变了电视机的物理形态。

近年来,电视机迈入OLED(自发光,无须背光模组)时代,屏幕更薄(如壁纸电视)、可弯曲(如曲面屏、卷轴电视),其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维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观察手机技术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折叠屏手机逐渐成为弄潮儿,消费者开始发掘其各种独特玩法和应用。折叠屏的大屏特性也催生新的交互逻辑(如分屏多任务、平板级应用适配),推动开发者优化App的大屏适配,甚至催生专为折叠屏设计的应用形态(如生产力工具、游戏、视频创作)。

近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NAB(美国广播电视展)等展会上,我们都可以发现,电视机可折叠、可伸缩的柔性显示技术正在兴起。可卷曲(卷轴屏)电视(如LG的Rollable TV、三星的The Serif等)作为一种新兴显示技术,其屏幕可伸缩、形态可变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的物理形态,还可能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设计、拍摄技术、叙事方式乃至行业标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是内容格式适配:传统16:9或竖屏内容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卷轴屏的伸缩比例(如从窄屏到宽屏的动态适配)。其次是内容制作成本增加:需开发针对卷轴屏的内容模板和特效工具,或将增加前期制作成本。最后是技术团队培训:柔性屏幕带来新的技术迭代,电视台需对内容制作、传输、营销推广等团队重新培训。可以预见的是,率先考虑适配卷轴屏电视机的电视台,可能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吸引观众,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作为社交电视坚定的倡导者,在第二屏战略并未如期成功的情形下,我仍然相信电视副屏存在成长空间。这个副屏很有可能因为折叠屏、卷轴屏的出现而加速浮出水面。电视节目可设计“主屏+副屏”信息分层(如比赛直播中主画面显示赛场,副屏展示实时数据),推动内容从单一叙事转向多线程交互。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裁切”技术),电视传播将会实现动态画面比例的自适配。当然,我们一直期望的是,电视导演在节目策划和制作中,基于可卷曲、可折叠屏幕的多屏、伸缩屏特性,探索场景化叙事(如纪录片中展开屏幕呈现全景自然景观,收起时聚焦细节),实现沉浸式观看体验。同时,电视台可以结合屏幕的物理形态变化,让观众可通过调节屏幕尺寸触发内容反馈,例如:展开屏幕时,解锁“导演剪辑版”隐藏剧情;收缩屏幕时,自动切换为精简版解说。更可以让广告商利用屏幕伸缩特性设计“渐进式广告”,如屏幕展开时逐步揭示产品全貌,增强用户参与感。

当然,对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而言,卷轴屏显示将带来技术转型新挑战,平台需升级技术以支持动态比例内容传输。由于卷轴屏电视机目前市场占有率偏低,可能更需要以“电视机厂商+电视台”的方式实现硬件与内容的深度绑定。

从“固定框架”到“动态画布”的卷轴屏电视将推动电视节目制作从“适应屏幕”转向“利用屏幕”,内容创作者将跳出传统画幅限制,探索形态可变性带来的叙事新可能。短期内,技术标准不统一、制作成本上升可能成为阻力,但长期来看,这一技术或将催生视听语言新范式,甚至重新定义“电视”。

(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来源:综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