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AI聊天,用AI搜题,甚至与AI交友、谈恋爱……不少家长担心,青少年似乎正陷入新型的电子“沉迷”。对此,专家指出,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学会利用AI为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守护方案,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要在线下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陪伴,帮助他们在现实中取
与AI聊天,用AI搜题,甚至与AI交友、谈恋爱……不少家长担心,青少年似乎正陷入新型的电子“沉迷”。对此,专家指出,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学会利用AI为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守护方案,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要在线下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陪伴,帮助他们在现实中取得成功。
孩子迷上和AI聊天
“侄女现在抱着手机聊个不停。我以为她是在跟同学聊天呢,后来发现她在和Kimi人工智能聊天。”孙女士分享,现在就连出门前,12岁的侄女也要问一下Kimi的建议,“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吉利”。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看来,早在几年前,AI就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孩子们与AI的接触从智能硬件转为智能软件。研究显示,近两成高中生用过生成式AI,三成多的人表示想用。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人将是生成式AI的潜在用户。
电子沉迷见怪不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电子沉迷,新生的电子产品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我们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刘女士回忆童年时曾迷恋“超级玛丽”,但并未影响自己的成长,反而成为美好回忆。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卜卫说:“沉迷不是现在突然出现的独立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历史的根源,找到历史研究的视角。”从卡通漫画到电子游戏再到互联网,在历史上,每当有新型的媒介方式出现时,教育者和家长等群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她认为,儿童使用、接触各种形式的媒介或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媒介参与社会等,是儿童的重要权利之一,其媒介使用也影响了数字环境的生态。社会应通过数字素养教育提高儿童行使数字权利的能力。
用AI破解AI沉迷
“AI时代的预防手机沉迷更需要‘破界思维’,不能只靠传统方法。”孙宏艳建议,家长要接纳孩子对新技术的好奇,引导其探索新技术在手机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应用。技术团队可借助AI大模型,为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守护方案;尽快推出适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并嵌入手机管理的定制化方案,及时反馈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等数字产品的行为。“家校社应共同构建‘与AI共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社区生活、云端服务等各种场合主动使用AI大模型。”孙宏艳说。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