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组模糊照片在海外军事论坛炸锅——沈飞歼-50疑似进入高滑测试阶段。这个曾被西方嘲讽为"歼-20改"的项目,突然以颠覆性设计让美国《1945》军事网站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近日一组模糊照片在海外军事论坛炸锅——沈飞歼-50疑似进入高滑测试阶段。这个曾被西方嘲讽为"歼-20改"的项目,突然以颠覆性设计让美国《1945》军事网站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该网站先是连发三篇长文深度剖析歼-50的跨代技术:无垂尾的λ型飞翼布局结合腹鳍DSI进气口(注:DSI即鼓包式进气道,能有效压缩气流并降低雷达反射),将隐身性能推向新高度;可动翼尖配合双发二元矢量引擎(注:喷管可多向偏转的发动机),理论上可实现"落叶飘"级别的超机动;更别说能容纳8枚导弹的分布式弹舱,这套设计放在六代机标准里也堪称豪华配置。
耐人寻味的是,文章后半段话锋突变,声称这些突破性设计可能是"用CG动画吓唬西方的纸老虎"。这种前恭后倨的论调暴露了深层焦虑——当美国NGAD六代机项目还停留在概念图阶段时,中国军工已同时推进歼-50、轰-20两款六代平台。要知道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去年还信誓旦旦宣称"中美六代机将同时服役",如今这个时间表正在被中国航空工业的"下饺子"速度打破。
仔细观察美媒的质疑逻辑漏洞百出:他们既承认歼-50应用了超越F-22的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实时链接无人机群形成作战体系),却又以"照片模糊"为由否定整体战力。这种双标套路我们似曾相识——当初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时,西方专家也是坚称"中国十年内掌握不了电磁阻拦",结果003海试直接打脸。
军事专家张召忠曾指出,中国装备发展存在"服役一代、试飞一代、预研一代"的独特节奏。从歼-20打破隐身战机垄断,到055大驱装备电磁炮,哪个不是从"模型论"的嘲讽中杀出血路?如今歼-50被爆采用智能蒙皮技术(注:机身表面可动态调节降低信号特征),这项连美国都未实用化的黑科技,恰恰印证了我国在隐身材料领域的厚积薄发。
值得玩味的是,五角大楼日前紧急追加54亿美元六代机研发预算,而我国军工企业已实现氮化镓雷达、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等23项六代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当美媒还在纠结照片清晰度时,南部战区某部飞行员那句"未来空战,我们要用体系化优势改写规则"的霸气宣言,或许才是对"纸老虎论"最有力的回击。
来源:军武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