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英 | 关于历史题材和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几点意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03:28 3

摘要:自 2005年起,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市以及浙江、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区市和部队系统相继组织本地区的历史题材创作,形成一股热潮,也包括全山石艺术中心与中国美院连续举办两届创作研修班,这是美术界的大事,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长远文化建

关于历史题材和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几点意见

张祖英

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终身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自 2005年起,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市以及浙江、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区市和部队系统相继组织本地区的历史题材创作,形成一股热潮,也包括全山石艺术中心与中国美院连续举办两届创作研修班,这是美术界的大事,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长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的文化建设,应和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一样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及舆论呼唤,而是要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措施和规划,认真落实到具体项目,体现了国家的文化意志和精神指向。

另一方面,中国近代的历史有过多少光荣和悲壮、苦难和奋斗,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中华民族是历史意识很强的民族,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题材的艺术创作和积淀层次太薄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艺术家对投入这类创作工程热忱很高,促进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主题性绘画的创作和探索。

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多来自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史实,所以必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史料分析产生明确的再认识。我们研究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就是指历史画创作要如何体现时代精神,这是值得委托方和创作主体深入研究的。当然,目前各地所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工作也会有各种问题,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研究。

(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 图解,所以作品的立意是重中之重。其作品应是艺术家对历史理解后的诠释,反映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历史的思考。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精神。针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首先需要抓住本质,明确作品的立意,要表现什么精神,这是作品的灵魂;如詹建俊在马训班的毕业创作的《起家》。画面中一群年青的垦荒队员初到垦荒地,搭建帐篷安家情节,大风刮起篷布飞扬,垦荒队员合作配合的生动场面,充满形式感构图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创业者的精神气质。暗合了建国初年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奋力建设新中国的情感相契合的精神共鸣,因而产生的巨大感召力。

詹健俊 起家 140x348cm 布面油画 1957年

陈逸飞创作的《黄河颂》,一名中国持枪战士,站立在长城之巅,脚下黄河上飞过一群大雁,展现了中国战士坚守国土,充满诗性的豪迈气概和坚定意志。它虽不表现特定的历史事件,但作品所含的精神张力,却仍能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和心灵震撼。

陈逸飞 黄河颂 297x143.5cm 1972年

再如前苏联画家莫伊申科的《红军来了》《母亲们、姐妹们》《通讯兵》《甜樱桃》,梅尔尼科夫的《告别》……这些作品不是表现某一特定事件,而生动的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感觉,画出了艺术家对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和卫国战争的心灵感受。这些历史题材作品,以明确的精神立意成为俄罗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莫伊申科 母亲们、姐妹们 200x257cm 1967年

莫伊申科 通讯兵 292x500cm 1967年

莫伊申科 红军来了 273x500cm 1961年

莫伊申科 甜樱桃

梅尔尼科夫 告别

(二)历史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无论是辛酸、荣辱,都充满着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和民族精神,因此历史画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各个过程的节点,优秀的历史画作品,都会准确地选定情感的触发点,作为创作的切入点,把个人情感上升为历史的灵魂,这是产生优秀作品的重要保证。

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伊凡杀子》可谓历史画创作中的经典之一。当时俄罗斯宫廷内经历了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画中展现了伊凡和皇子各代表的不同势力的矛盾冲突,盛怒下的伊凡用手杖击穿了皇子的头部;而父子亲情涉及人性的痛点,又使伊凡紧抱儿子并用手紧按儿子头上冒出的鲜血。各种情感的交织,加上画面上伊凡恐怖的眼神和皇子无力低垂的头,画家对两个形象的精彩刻画,使作品产生了令人过目不忘的震撼效果而永垂画史。

列宾 伊凡杀子 199.5x254cm 1885年

再如,反映苏联卫国战争时攻克柏林的历史画我曾看到过许多幅描写红军把红旗插到国会大厦屋顶或是冲锋奋战,或是众多战士举枪在弹痕斑斑的国会大厦台阶前欢呼胜利的场面;而莫伊申科创作的《胜利》,以独特的构思在画面中心塑造了两个红军战士的形象:一位战士当看到胜利喜讯时,怀抱的战友却已牺牲在自己的身旁。展示了胜利与牺牲而充满人生的哲理,给作品的主题抹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予观者更多的心灵思考,升华了作品的精神力量,作者由此获得了列宁奖金。

莫伊申科 胜利 200x150cm 1970一1972年

这样的创作国内也有成功的先例。闻立鹏创作的《红烛颂》,这是一幅体现革命先辈的肖像画创作,作者选用了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作《红烛颂》中“照亮别人,燃尽自己”的深刻哲理,展示了闻先生高尚的人格精神。作品中闻一多形象及背景涌动的一片红烛相映照而产生动人的情感启示。全山石先生创作的《英勇不屈》中战友们围立牺牲战友的遗体边,发誓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表现了前仆后继的革命意志。靳尚谊创作的《十二月会议》以特写形式生动的运用毛泽东挥手推前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对取得全国胜利的坚定信心。 近年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启航》巧构了参加一大代表,辗转登上红船的生动场景,表明革命信念驶向远方的寓意。这些都使作品成为公认的优秀创作经典。由此可见,题材只是一个大的主题范围,而作品的具体标题作为点睛之笔体现艺术家的主题思想,成为创作成功的切入点。体现艺术家把主题思想悟化为具体形象的创作才能。因此应该允许作者结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长进行独立思考进入深层次挖掘,充分发挥创造精神。

闻立鹏 红烛颂 70×101cm 1979年

全山石 英勇不屈 233cm×219cm 1961年

靳尚谊 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 158cm×134cm 1961年

何红舟、黄发祥 启航 270cm×500cm 2009年

(三)投入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还必须对历史有公正的认识和独立自主的判断,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创作工程的领导者和作者实际上都从不同角度承担着历史责任和艺术责任。

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和社会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某些重要历史真相的解密,各个时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不尽相同。处在 21 世纪的今天,正确认识过去的历史。这同样需要胆魄和勇气,才能在作品中反映出创作者的智慧和才能。如甲午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文革”时期、知青问题等都存有相关的历史认识问题。如抗日战争,过去我们长期偏重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作用的宣传,而国民党方面被认为是在消极避战。实际上,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之际,传媒的主调已转向宣传报道当年中国全民抗战的势态,充分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内容大大增加,其中包括血战台儿庄、昆仑关大捷、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和中缅远征军殊死血战的业绩……在长期抗战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民党也涌现出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民族英雄,仅将级军官就牺牲近 200 多位。

能够反省和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把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统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站在全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国家博物馆不能只是反映其中一段革命史或是政党史,这就要求历史题材的创作者站在民族历史的角度,客观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把艺术家个人的独立思考放进历史环境的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体现时代精神以保持艺术作品永久的生命力。

(四)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对重要史实的披露,时代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各有不同,历史题材创作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值得我们重视,促进人类反思。这就是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

如苏联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文艺作品,从反思战争的角度先后产生几次不同的变化就可说明问题。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头几年产生的作品大都是歌颂红军和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题材,如小说《日日夜夜》,传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电影《布列斯特保卫战》《攻克柏林》……。接着出现了对战争反思并对和平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另一批作品,如油画《在和平的土地上》、《无名高地》、电影《雁南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几年之后又出现了另一批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并挖掘精神层面的艺术作品,如电影《一个人的遭遇》《第四十一》,油画《逃兵》……总之,优秀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会将历史事件从事件的表层一步一步引向观者思想和心灵深处。所以,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表现历史,我们就必然会面临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双重问题,也必然会根据时代的变化面对历史进行新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梅尔尼科夫 在和平的土地上 200×400cm 1950年

塔提亚纳亚布隆斯卡 无名高地

(五)加强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相关的学术支持和问题探讨。创作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学术后盾做支撑,因此学术单位的介入很重要,许多成功的经验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和充分交流。

在创作思想上,需要帮助艺术家在把握创作立意时,重视对历史的认识和挖掘作品思想深度上有更宏观的思考,这是作品能立得住的基础。从艺术表现来说,历史画的创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有较高的难度,故艺术家自身也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综合表现能力。

如历史画创作离不开众多人物的构图组合,但目前在我国还属弱项。过去虽然产生过不少好作品,但艺术作品浅层化、概念化的现象处处可见,有的重要展览展厅中满是人物活动场面,却难发现一个动人的艺术形象,令人遗憾。特别是多人物作品中,缺乏主客体呼应的有机构成以及多样统一的构图处理能力,其中不少作品存在艺术形象概念化、空壳化,人物关系像排排座吃果果单摆浮搁的问题。

特别是战争场面,很容易使创作趋向程式化和类同感。近几年的创作工程中的如锦州战役、济南战役、台儿庄战役等作品都是攻城战,极其类同,甚至标题互换都可以。如何在画面上做到有所区别,找出各次战役个性化特点,发挥创造性,使作品能够令人耳目一新,是创作者要努力的目标。重大题材的作品不只是群众场面的堆砌,而是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要知道主题性创作关键还是要塑造和展现主体人物的精神世界。为此,为画好主题性创造,迫切需要我国艺术家在提高肖像油画的水平上下功夫,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来感动受众。

总之,历史画和主题性绘画的创作也必须具有创造精神,提倡发挥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而创新的本质也正是保留人类精神的生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学术交流、互相切磋、不断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所以学术交流要贯穿创作的全过程,保证此项工作的高水平完成,为国家留下更多的艺术珍品。

(六) 重大历史性题材的主题性绘画是一项严肃性、敏感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创造性劳动,对创作者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和不同的时代特征中,最值得肯定和讴歌的精神风貌,挖掘提炼和升华展现出来,需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大我情怀和精湛的艺术水准,还需经受历史的检验。优秀的作品是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千秋功德,如果粗制滥造,就会因经不住历史的检验而被淘汰。因此,除了根据题材的不同选择高水平及能够承担任务的优秀作者,还需设立一个真正熟悉历史和艺术规律并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班子掌舵,吸收以往成功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有效的推进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动辄百余件作品同时进行工厂式生产的创作状况,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国家的经费投入更有意义。当今艺术家的个性很强,包括题材选定、作品修改都很费周折,需要全过程的指导和充分研讨,否则再好的构想最后也实现不了,辜负了国家的重托。

“风格与时代:西方绘画四百年真迹鉴藏展”现场直播,带您近距离欣赏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油画真迹。作品涵盖古典、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多种风格,题材包括人物、风景、静物、风俗等。

来源:当代油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