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请饺子专利?这波操作太“辣眼”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06:47 3

摘要:最近,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韩国 CJ 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CJ 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竟然获准通过!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点燃了大众的讨论热情,各大社交平台瞬间被相关话题霸屏。

事件惊爆,全网热议

最近,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韩国 CJ 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CJ 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竟然获准通过!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点燃了大众的讨论热情,各大社交平台瞬间被相关话题霸屏。

从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的信息可知,该专利申请日期为 2023 年 2 月 24 日,历经漫长的等待,于 2025 年 4 月 8 日获批,并且专利的保护期限长达 15 年 。在其申请文件中,共上传了 14 张饺子各个角度的照片,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饺子的外观,权利要求书更是明确限定了诸多核心特征:14 - 16 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还附以毫米级精度的 3D 建模图,可谓是 “煞费苦心”。

公开信息显示,CJ 公司作为韩国一家颇具影响力的食品和生物企业,旗下的饺子品牌 bibigo (必品阁) 在我国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均有销售,不少消费者对其产品也并不陌生。此次饺子外观专利获批事件,让大众的目光聚焦在文化窃取和专利滥用的讨论上。众多网友义愤填膺,直呼这是韩国企业企图用法律手段 “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占为己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 “文化掠夺”。也有人提出疑问,“在美国开中餐馆卖饺子算不算侵权?”“我国食品企业出口饺子到美国又算不算侵权呢?” 这些问题也引发了大家对知识产权边界和传统文化保护的深度思考。

专利详情,荒谬尽显

仔细查看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专利文件,诸多细节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权利要求书中明确指出,饺子需有 14 - 16 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必须平坦,顶部则呈隆起的半圆形面皮 。为了让这些细节更具说服力,还附上了毫米级精度的 3D 建模图,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着他们所谓的 “独特设计” 。

这 14 - 16 道顺时针螺旋褶皱的规定,听起来就十分荒诞。在中国,饺子的褶皱那可是千变万化,各有各的特色与寓意。在北方,有的地区包饺子讲究捏出 18 道褶,寓意着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出色;还有的地方认为饺子褶数要为偶数,寓意着好事成双 。

而在南方,一些精致的饺子褶子更是如同艺术品一般,或细密,或灵动,每一道褶子都饱含着厨师的巧思和对美食的热爱。再看那所谓的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这不就是中国传统月牙形饺子的基本特征吗?韩国企业却将其据为己有,还申请专利,简直是无稽之谈。

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早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从古代的 “娇耳” 演变而来,饺子的形状、制作工艺、食用习俗等在不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内涵。山东滕州出土的春秋时期墓葬中的饺子实物,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清晰的褶皱和独特的造型,有力地证明了饺子是中国的古老发明 。在重庆忠县东汉至三国时期古墓出土的庖厨俑上,也能看到古代厨师精心制作花边饺子的生动场景,这些都是中国饺子文化源远流长的铁证。

韩国 CJ 公司此次申请的饺子外观专利,与中国传统饺子如此相似,却试图用法律手段将其垄断,这无疑是对中国饺子文化的公然挑衅。这种做法不仅无视了中国悠久的饺子文化历史,更是对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破坏。专利本应是鼓励创新、保护真正的发明创造,而不是被用来窃取和垄断他人的文化成果。

公司背景,商业企图

深入了解 CJ 公司,会发现它在食品和生物领域可谓是实力雄厚。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其业务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的品牌众多,涵盖了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娱乐传媒等多个领域 。在食品业务方面,CJ 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把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旗下的饺子品牌 bibigo (必品阁),更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商超,都能看到必品阁饺子的身影 。

从商业角度分析,CJ 公司此次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营销意图十分明显。近年来,随着全球食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成为了各大食品企业面临的难题 。CJ 公司通过申请专利,成功地制造了一个热门话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营销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许多消费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出于好奇心理,会更加关注必品阁饺子,甚至可能会尝试购买,从而为产品的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在市场竞争中,专利也常常被用作一种战略工具。虽然饺子外观专利的实际技术价值并不高,因为饺子的制作工艺和外观设计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但通过获得专利,CJ 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如果其他企业在美国市场销售与必品阁饺子外观相似的产品,就有可能面临侵权指控,这无疑为竞争对手设置了一道障碍 。同时,专利的存在也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产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错觉,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

律师解读,应对策略

面对这一专利事件,律师们从专业的法律角度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和建议。山东国曜琴台律师事务所孔令玺律师指出,该专利在申请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 。美国专利制度强调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而韩国 CJ 公司申请的饺子外观专利,本质上与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饺子形态并无显著差异,其所谓的 “创新” 不过是在一些细微参数上做了文章 。从历史的长河中看,中国饺子的形状、褶皱等有着无数种变化,早有先于该专利申请的各种饺子形态存在,这足以证明其缺乏新颖性 。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并非只能坐以待毙,而是有着多种应对策略。有实力的商家可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无效申请 。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国饺子悠久历史的相关证据,如古籍记载、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中的饺子图案等,充分证明饺子的外观设计早已存在,并非 CJ 公司的独创,以此来挑战该专利的有效性 。此前,就有类似的案例,某国外企业申请的一项外观专利,被国内企业以在先的设计证据成功无效掉 。

如果企业不想陷入侵权纠纷,还可以采取规避设计的方式 。既然韩国 CJ 公司的专利对饺子的褶皱数量、面皮形状等做了详细限定,中国企业可以在保持饺子传统风味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饺子的外观进行一些改变 。比如调整褶皱的数量、形状,或者改变封边的弧度等,使产品与该专利的特征有所区别 。像一些创新型的饺子品牌,推出了方形饺子、花边形饺子等,既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又巧妙地避开了可能的侵权风险 。

中国企业在出海之前,做好知识产权检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机构,对目标市场的专利情况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提前了解是否存在类似的专利,从而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 。同时,企业还应保留好自己的产品设计底稿、使用证据等,有条件的可以登记中国版权 。版权登记不仅费用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文化溯源,不容侵犯

饺子,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饮食文化的传统美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与中国的历史、民俗、情感紧密相连 。

关于饺子的起源,传说与东汉 “医圣” 张仲景有关。当时,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如胡椒等),做成 “祛寒娇耳汤”,避免病人耳朵上长冻疮 。不过,考古实证表明,饺子的出现远比东汉时期久远 。1978 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滕州薛国故城一座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锈蚀的铜簠,里面整齐摆放着一些颜色呈白色、造型为三角形、长约 4 - 5 厘米,包有屑状馅料的食品,经研究认定,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饺子,虽然其形状与今日的饺子略有不同,但无疑证明了饺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在历史的长河中,饺子的名称也经历了诸多变化,如 “馄饨”“牢丸”“粉角”“角子”“扁食”“水包子”“水饽饽” 等 。北齐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 这里描述的馄饨,从形状上看,更像是今日的饺子 。唐代,饺子除了被称为 “馄饨”,还被称作 “牢丸”“粉角” 等 。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 。” 可见当时的饺子(馄饨)已十分精致 。1972 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饺子,距今已有 1300 多年,其形状和今日的饺子已没有太大差别,这也证明了当时饺子不仅在中原地区广泛食用,还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 。

饺子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在北方,春节吃饺子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在除夕之夜,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人们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等,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由来已久,民间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 。

韩国 CJ 公司申请饺子外观专利的行为,无疑是对中国饺子文化的公然侵犯 。饺子的形状、制作工艺、食用习俗等,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种将他国文化成果据为己有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违背了国际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保护和传承好本国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这种文化窃取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捍卫中国饺子文化的尊严,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

网友发声,抵制行动

韩国企业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这一事件,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谴责和抵制。网友们纷纷在相关话题下留言,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这简直是文化盗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韩国怎么能申请专利?”“韩国人又在偷中国文化了,之前抢端午节,现在连饺子都不放过 。” 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大家对韩国企业的行为表示无法容忍 。

许多网友还发起了抵制行动,呼吁大家拒绝购买必品阁饺子 。“记住必品阁这个品牌,以后再也不买它的产品,让他们知道窃取文化的后果 。” 这样的抵制口号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一些网友还制作了抵制必品阁饺子的表情包和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大量转发,以扩大抵制行动的影响力 。还有网友建议对韩国的文化产品进行反制,如抵制韩国的电视剧、电影、音乐等,认为韩国企业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

在美国的华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发起了一场 “饺子保卫战” 。他们联合聘请了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准备在专利生效前提起无效诉讼 。据了解,律师团队正在收集大量的证据,包括中国饺子的历史资料、文化传统、不同地区饺子的制作工艺和外观特点等,以证明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韩国企业的专利申请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

华人商会也在组织各种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支持他们的维权行动 。他们表示,绝不能让韩国企业的阴谋得逞,要捍卫中国饺子的文化尊严 。这场 “饺子保卫战” 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美食的知识产权,更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的决心 。

总结呼吁,保护文化

韩国企业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这一事件,绝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商业专利申请行为,它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窃取问题,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这一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和谴责上,更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通过立法,明确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范围和侵权责任等关键问题,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行为,让那些企图窃取他国文化成果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

对于企业而言,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专利申请和版权登记 。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工作,避免陷入侵权纠纷 。同时,企业还应不断加强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的行动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抵制文化窃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支持国货,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的根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决捍卫中国文化的尊严,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来源:少荣科技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