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7首,诗词轩一群填词练笔限词牌《鹧鸪天》限词林正韵第三部:平聲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通用。第四部:平聲 六魚七虞 通用注:两个韵部可全选可任选其一。每人每个韵部限一首。【格律】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修正首句:按律句平仄规则。第五字
诗词轩一群诗词练笔
策划组织:若水
绝句审核:西江月
律诗审核:秋水长天
词牌审核:行云流水
特邀点评:林健
作业要求
37首,诗词轩一群填词练笔限词牌《鹧鸪天》限词林正韵第三部:平聲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通用。第四部:平聲 六魚七虞 通用
注:两个韵部可全选可任选其一。每人每个韵部限一首。
【格律】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修正首句:按律句平仄规则。第五字宜仄声。
全词不宜拗句。
【词谱与范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符号说明】:
○-平,●-仄
⊙-平可仄,◎-仄可平(龙谱统称为“中”)
△-平韵,▲-仄韵
【词调详解】
《鹧鸪天》,一名《思佳客》,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牌,从古到今填者甚多。调名取自唐人郑嵎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为北宋初期所创调,宋人作者甚众,此调兼容性极强,几乎所有题材都可入调,豪放、婉约均适宜。在《全宋词》中,鹧鸪天的收录数量庞大,可排到前三位。
颇为难得的是,即便有如此众多的作品,《鹧鸪天》一调,居然仅有“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之唯一体。除换头两个三字句外,其余均为七字律句。可以看作是仄起平收且首句入韵的七律,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第五句摊破为三字两句(平仄仄,仄平平)后的变体。此调形式整齐,其格律也符合仄起平收七律的规则,且一般情况下,不用拗句的形式。词调的格律为:
中仄平平中仄平①,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②,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中仄③,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字为可平可仄。
(注)
1 此句尽量不要写成拗句。第三字不要用仄声。第五字可以用平声,如晏几道词“一醉醒来春又残”,又别首“陌上濛濛残絮飞”,秦观词(全宋词作失名词)“枝上流莺和泪闻”,辛弃疾词“戏马台前秋雁飞”,姜夔词“肥水东流无尽期”等等,第五字都用平声,无妨。此论同样也适用于前后两结句的第五字,如吴文英词前结句作“细雨三更花又飞”,陈允平词后结句作“独有层楼双燕知”等等,俱用平声,例子甚多,不一一枚举。
② 此句第五字尽量避用仄声字。下片第四句亦然。
③ 换头首句三字,首选“平仄仄”,次选“仄平仄”,尽量不要写成“平平仄”或“仄仄仄”。
虽然,在上文中以“七律的变体”看待,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其实,诗与词是两种不同的体裁,词是一种基于演唱的文字,因此诗律与词律不能混为一谈。
与律诗不同的是,七律在第三、四句(也称“颔联”)要求对仗,但《鹧鸪天》的三四句不强求对仗(因为词是演唱文学不是律诗),但要求两句句意连贯,或有逻辑关系。比如苏轼词“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顺承)、黄庭坚词“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因果)、晁端礼词“谁将十幅吴绫被,扑向熏笼一夜明”(发问)、姜夔词“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转折)等等。
同样的,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也不强求对仗(但也需要句意连贯或有逻辑关系)。如:贺铸词“原上草,露初晞”(并列)、张耒词“嗟得失,一微尘”(连贯)等等,当然,有人认为对仗显得更工整,但这种个人喜好与格律无关,写词当以意为优先,能顺其自然,不为所拘为最佳。
另,此调末二句宜抒发个人情感、感叹或作哲理性议论。如晏几道词“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黄庭坚词“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别首“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辛弃疾词“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别首“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等等,俱是。
以上是《鹧鸪天》词调的一些知识和写作要点,纯属个人见解,仅供诗友们参考。一字一句打字不易,如诸位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善莫大焉;如觉得说的不对,则一笑置之可矣。
最后彩蛋。在宋代数百首《鹧鸪天》中,安利一首我本人最喜爱的一首词:
鹧鸪天·别李之问
作者: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本词作者聂胜琼,是京都一歌妓,此词是送别情人李之问所作。虽出自于倡优之手,但全词感情真挚、细腻婉转,情景交融,且语言通俗中见雅致,自然浑成,在“情词”中,别具一格。清代徐昂霄《词综偶评》中说此词“风致如许,真所谓我见犹怜者也”,诚为知言。此词上片回忆送别情景,“玉惨花愁”形容自身,用语新颖。再用王维《渭城曲》(也叫“阳关曲”)语意,叙事中带抒情。下片写别后相思凄伤。情人一别,无由相见,连梦中相会都成奢望。
“有谁”之问句,哀之甚者。最后两句“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感情真挚,意境深沉,以景入情,兼暗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意,正是词之妙处所在,令人激赏。全词真情实感,自然妥贴,直抒胸臆。说它不甚雕琢(比如“前”、“个”、“梦”等不避重字),但它用前人语意不露痕迹,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却是深得作词三味。
注意本词中,上片第三、四句和下片开头两个三字句都不用对仗(见上论),但是词意回环辗转,比起那些刻意凑泊的对偶,不知好了多少。可见“词意”之重也。
【追记】这首词是带着一个故事的,欣慰的是这个故事还是个happy ending(好结局)。限于篇幅,这个故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上网一查,我卖个关子。我在早年接触到这首词(想来也是2000年往前了吧),当时一见便爱不释手,在叹赏的同时,有两点遗憾。
第一,恨自己才情不逮,我也写过不少小词,但多少年来,竟没一首超得过这个青楼女子之作(没有贬低之意,纯佩服),直感赧颜。
其二,时代变迁,当初的词调曲度和唱法都已不传,没有办法听到这首缠绵悱恻的词的“原唱”版本,殊感遗憾。但是还好,现在还能找到这首歌邓丽君演唱的版本,歌名叫《有谁知我此时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到。
当然曲是另外谱的,有国语和粤语的两个版本,建议听粤语版的,因为曲是按粤语版谱的,而粤语谱曲是遵从词的平仄四声的,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此词的韵味。
以上,写了那么多,也谈了一点对《鹧鸪天》词牌相关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言归正传,点评几首诗友们习作集中的佳构。本次共辑得第六七韵部佳作37首,都写得很好,很难取舍。特意挑了几首我平常较少点评到的老师所作,也当是自己兼容并蓄、自我学习的一个机会吧。其他老师的精彩之作,不一一作评了,但均已拜读。
作业合集
1,鹧鸪天 二月蓝
松新
袅袅婷婷二月初,花色温馨绕园庐。陶潜只恐忘溪径,诸葛何愁少菜蔬。
忙拍照,又搜图。怎教花事有遗珠。也曾误认薰衣草,今始为君能一呼。
【林健】点评:注:二月蓝,也叫诸葛菜,是中国北部常见的一种花卉,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故称二月蓝,远望常被误认为薰衣草(Lavender),其实科属不同。
再看其词。首二句以拟人(袅袅婷婷)的方式点出二月蓝之“形”(柔美),以及在二月开花的花期。“花色温馨”句,写出二月蓝之“色”,勾勒出花色萦绕园庭的画面。后二句对仗,陶潜句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照应前句的“园庐”,诸葛句,用《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意,兼顾其别名“诸葛菜”,且二月蓝有食用价值,因此“菜蔬”二字符合实际情况,一石三鸟。
下片换头两句“拍照”、“搜图”,用新语入词,有现代生活意趣。“怎教花事有遗珠”句,通过赏花的行为表达了对二月蓝这种花的珍视,也曾误认一句,因二者形似,容易搞错,见上注。最后为一呼,照应前面“怎教花事有遗珠”一句,富有现代感和责任感,不刻意模仿古代咏物词的含蓄表达。其实也无需含蓄。全词融合二月蓝的自然、人文之美,加上个人珍视的感情表达,堪称佳作,没有什么特别指摘之处。
2,鹧鸪天 又逢墨尔本阿瓦龙国际航展忆当年亲临现场有赋
若水
银翼冲霄振太虚。蓝空瞬刻亮新图。慢移屏镜同沉醉,飘举罗裙尽雀呼。
翻旧照,忆当初。今朝屈指八年余。年年会展如期至,犹有咖啡慰发疏。
【林健】点评:(受若水老师之邀评点此词)
若水老师这首词是写国际航展,是现代题材的作品。若水老师诗词,多写眼前之物、着眼于现代生活,诗词中充满生活气息,多为实写,故在一片模古、仿古的氛围中,尤显可贵。首句银翼指飞机,振太虚,下语有些过重,其实“冲霄”已经可以表达意思,不过这个问题不大。次句蓝空亮新图,应是指飞机划过高空,在天幕留下燃烧气体的意思。上片后二句写“亲临现场”观察的人(作者)的动作细节。善于捕捉人物细节,是若水老师写作特色之一。屏镜,应该是“屏幕镜头”(摄像头)之略,稍显生硬。雀呼,一般指鸟雀的鸣声,但也可作为“欢呼雀跃”之意使用,因此不错。
下片转入回忆。或许有航展逐年发展的感慨,或许有航展八年不变,而本人八年过去,渐觉身衰的感慨,指向不甚明确。
全词脉络是:航展视觉冲击--观展者角度的细节描绘--时间跨度对比引发的的感叹。全篇状航展气势宏大、细节描写有代入感(现在流行语叫做:沉浸式体验),都是其佳处。至于不足之处,说两条。
第一,整体立意、主题的不集中。上片着眼点聚焦在航展现场氛围,下片忽然转而去写个人感慨,沉溺于自我回忆之中,“慰发疏”明显是写老态,意象--情感的连贯性、递进关系不明确。仿佛上下片写的不是一个主题。第二,用词的准确度和适合度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几处外,如下片第三句:屈指八年余,注意,屈指是指数量或时间很少的意思。屈指的俗语即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八年余的时间跨度,用“屈指”不合适。
何况这句话本身也并不是强调时间很短。还有最后一句的咖啡,与“年年如期会展”或本词题目中的国际航展关联性也不大,还不如直接了当的写“不管青丝日渐疏”呢?
3,鹧鸪天 读你
红柳
常念相逢意自殊,眸间浅笑映心湖。温柔恰似春风缕,淡雅犹如秋菊株。
寻旧忆,品新途。时光漫卷绘蓝图。与君共读流年事,岁月留香韵不孤。
【林健】点评:本词写对心中伊人的回忆,全词语言和情感都自然,没有难解之处。首二句写“常念”之人的形象,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伊人的体态、容貌等,而是直接用“第一印象”,也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点——“眸间浅笑”一语概括。
后二句虚写,用春风缕形容温柔,用秋菊株形容淡雅,这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比如秦观词“春风十里柔情”、司空图诗“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等皆是。下片从回忆到展望到当下,层次感不错。最后以伊人相伴,岁月不孤作结,点题并升华主旨。词整体的结构颇为工整,情感的表达也较清晰,比喻也贴切。下片“时光漫卷绘蓝图”这句太随意,意思也凑泊。还有尾句的“岁月留香”,是俗笔。
4,鹧鸪天 巡春
胡沈成
陌上春归尽我娱。东君手巧绘新图。夭桃绽蕊迎骚客,细柳抽丝听鹧鸪。
莺自语,燕相呼。人间天籁总如如。吾生有味同云水,半得清欢半读书。
【林健】点评:本词写春景春感。上片着力描绘自然春景。通过桃蕊、柳丝、鹧鸪等典型春天意象造景,用语比较清丽。下片以莺燕接承上片未竟之处,过渡到人生感受。“人间天籁总如如”,指向有些模糊,特别是如如二字,过于抽象,难以让读者窥其所有。末二句以云水喻人生,表现出超然淡泊的生活态度。云水一词,也常用来写隐逸之志,如苏轼诗:“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陆游诗:“老子已成云水身”等。半得清欢半读书,也是文人雅士的普遍精神寄托。
整首词在对春景的虚实描写的语言掌握方面可以看得出有不错的基础,上下片景与情的衔接也顺畅。缺点在于整体缺乏新意。东君、桃、柳、鹧鸪、莺、燕……本身就属于被古人写熟了的意象,再把它们捏合到一首词中,就显得辞藻堆砌。再从结构上看,也是“写景--人生感慨--超脱淡泊”的路子,落入前人窠臼,完全看不到现实生活的“新意”。
当然,不是说这首就不好,只是现在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通病。5,鹧鸪天 麻花
刘秋生
细雨霏霏草迸珠,长亭久坐正看书。随风潜入芳香气,遍地搜寻俊味酥。
穿马路,逛商铺。轻身跃进炸糕区。吆来美食欢心用,嘎脆膨松口齿舒。
【林健】简评:语意太浅了,缺乏词味。细雨、草露、长亭等景物,与麻花没有任何关系,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不是必要的,要写景,也是要和主题有关联的,切忌泛泛而写。另,下片第二句,商铺的铺字,作“商店”解时读去声,不能与平声韵混押
暗香疏影
汉韵唐风旧帝居。青墙碧水一望余。崇墉百雉遗王气,京国千年冷霸图。
观马道,抚投车。依稀鼓角泣沦胥。苍苔翠堞流连处,禾黍西风不老躯。
【林健】简评:青墙、崇墉、百雉、翠堞写的都是一物。青、碧、苍、翠都是一个颜色。汉韵唐风、青墙碧水、崇墉百雉、京国千年、苍苔翠堞,禾黍西风都是同一结构的词组。因此整体显得繁冗凝滞。
7,鹧鸪天 小院春色
从零到壹
启蛰惊雷万物苏。杜鹃花绽溢香庐。柳莺技上鸣歌悦,锦鲤池中游逸舒。
常降雨,巧挥锄,施肥果树种新蔬。满园初绿东风抚,小院春光巧绘图。
【林健】简评:景太大了。既是“小院春色”,应着重小处的描写,以小见大。又有杜鹃花,又有柳莺枝、锦鲤池,还有果树区、蔬菜区……这已经不能称作“小院”了,这样的题目,建议最好描写小院中的一景,让读者留有窥一景而思全景的“留白”。
8,鹧鸪天
行云流水(深圳)
柳眼新开二月初,云烟渺渺暮光舒。山横云气添仙态,溪接林泉任自如。
开腊酒,掇春蔬。画田丰壤理犁锄。畦中劳作归来晚,熙熙清景对屠苏。
9,鹧鸪天 春来
杨爱红
最是春来得自如。游山观水友朋呼。梨云色洁如冰玉,杏雨香清若有无。
烟笼柳,叶凝珠。微澜细细漾前湖。持机自拍留光景,不意飞莺入画图。
10,鹧鸪天 宝林春色
康师傅
润雨催芽四野濡,紫云缭绕鸟踪疏。红棉叠影春山醒,杨柳含烟玉眼舒。
风拂袖,叶垂珠,繁花灼灼入平湖。宝林古寺钟声远,杖藜吟哦醉画图。
11,鹧鸪天 咏飞絮
刘伊宁
触景沉思落絮疏。时光似共夕阳趋。无言愁绪今零落,念道芳华已凋枯。
遥寄梦,载归途。伤心忆昨步徐徐。追前闲客浮青里,无奈轻吟影处孤。
12,遣兴
彩彩
家宅离群十载馀,投闲重拾古人书。青春毕竟营营误,白首方将念念除。
栽野菊,种畦蔬。漫操琴曲助耕锄。梦回唐宋桃源处,似见逍遥陶令居。
13,鹧鸪天
宁静江水
荏苒青春岁月徂,昔时玉骨雪肌肤。清歌婉转超莺语,丽色娇妍比洛芙。
嗟旧忆,念当初。流光似箭去难呼。霜丝飘乱风间舞,梦底频频遇玉奴。
14,鹧鸪天
雨巷野草
时暮金风过碧湖,霜天寒落露凝珠。夏荷谢幕黄蝉静,丹桂欣荣野菊腴。
追蝶舞,润心舒,顽童老叟戏鱼凫。一年最是秋光好,逸趣幽园绘彩图。
15,鹧鸪天
彬
杨柳摇风荡镜湖。盎然绿意接平芜。鱼龙戏水无穷趣,蜂蝶游丛自在娱。
花烂漫,影扶疏。一帘烟色为谁涂。寻来微笑生成韵,多少骚人入画图。
16,鹧鸪天 远郊深山游
李洪辉
石径悠長少草庐,崖悬壁峭莫踌躇。桃花灼灼群蜂有,涧水涓涓小蟹无。
观美景,踏征途,几回欲罢念头除。峰巅雾绕还须看,胆壮偏宜把杖扶。
17,鹧鸪天
荒野
莫道芳丛逐影孤,寒冬腊月未回苏。有心种菊涵春色,无事移兰待晓初。
花径满,洞门虚,云根深处自蘼芜。纵然香尽无缘约,犹有园亭待凤雏。
18,鹧鸪天 晋阳湖踏春
竹林问道
春意阑珊踏碧湖,闲云游荡远山孤。繁花娇艳如香雪,柳眼开萌似玉珠。
舞蝶戏,惬心舒,鹊欢莺啭忘归途。吟哦沉醉桃源里,已做他人入画图。
19,鹧鸪天 春晓顺峰行
团长
昨夜清霖化玉珠,红棉几朵落青庐。楝花绽雪枝间舞,杷树垂金叶底濡。
飞燕子,戏雏凫,芬芳一路过平湖。虽逢微冷春情盛,且待朝暾唤梦苏。
20,鹧鸪天 清明节祭翁姑
地主
乍暖还寒三月初,梨花似雪杏花无。人间近日飞烟絮,天上浓云罩路途。
心眷念,泪模糊。鲜花美酒敬翁姑。天堂别去烦心事,健健康康好定居。
21,过牡丹湖
行之
紫燕翻飞杨柳湖,青山一片白云孤。梨花带雨重堆雪,桃蕊含情似孕珠。
鱼漫戏,水轻舒,鸳鸯追逐正迷途。黄蜂粉蝶春风里,细绘丹青重彩图。
22,鹧鸪天
云淡
想必平春意未图。因何与雪暮春书。群芳顿觉惊天冷,百鸟惟忧大野枯。
寒切切,碧疏疏。苍穹落魄韵超殊。还须此事询青帝,莫是仙宫混斗无?
23,鹧鸪天 惜春
时间
草长莺飞三月初,春波浩渺日光舒。桃红柳绿添诗句,燕舞鸢飞入画图。
开睡眼,踏游途。餐风饮露醉流苏。今朝尽把芳菲惜,莫待无花空叹吁。
24,鹧鸪天 为小院海棠授粉
卢永莲
小院春深丽锦铺。闲来新笔细沾珠。芳心暗许三秋约,素手轻描二月图。
红粉密,绿云疏,幽香沁腑醉如酥。东君若问相思事,化作丹霞满玉株。
25,鹧鸪天 点亮床灯静览书
朱姝凝
点亮床灯静览书,伤春莫属葬花锄。世间难解多情泪,天外空怜一绛珠。
缘似实,份终虚。前盟不弃意何如。潇湘悲雨梧桐木,雪里金钗月影孤。
26,鹧鸪天 寒食寄语
路人甲
游子清明雨若酥,故园应已试春锄。屏前姑丈霜凝鬓,廊下童孙线引凫。
棠梨雪,楝花初。钱塘烟色染青裾。忽闻微信叮咚语,千里平安报晏如。
27,鹧鸪天 有寄
他山
春暖花寒雨似酥,园田草色有还无。沉沉一练黄河去,缈缈千峰白塔孤。
离别久,性情疏。松风明月入吾庐。功名事业终归尽,留得闲云自卷舒。
28,鹧鸪天 挖野蔬
富贵闲人
邀友林间采野蔬,嫩芽新韭绿如芜。荧屏掠影连声叹,素手翻泥笑语呼。
包春卷,下庭厨。香浮檐角酒盈壶。浅斟慢饮闲愁散,别样风情不觉孤。
29,鹧鸪天
刘定枧
何日跟风始学书,羡人笔底吐龙珠。如今衰老繁霜鬓,翰墨馨香简陋居。
长守砚,乐扛锄。山村僻壤世嚣无。寄情山水离尘俗,心地悠闲夙愿如。
30,鹧鸪天 酒后遣怀
学到老
自古红尘酒一壶,惯于沉醉忆当初。杯中寂寞人人爱,戏外相思句句虚。
青灯照,只身孤,谁能挑破我心湖。世间唯有痴情种,夜梦频传枕上书。
31,鹧鸪天·夜雨绵绵睡意无
睡猫
夜雨绵绵睡意无。寒窗幽影伴人孤。徒劳渐老思红袖,欲寄难言醉玉壶。
空有梦,不同途。而今已是白头疏。青灯惨淡愁浓处,一片伤心入画图。
32,鹧鸪天
边声
好个轻云自卷舒。鸿如舟影恋天湖。眼随好景心飞野,人在闲庭手捧书。
杨絮白,鸟声愉。诵诗徐步意如如。低头忽念园中事,丢下清思荷起锄。
33,鹧鸪天 小村三月
曦梦
满目芳菲叠翠芜。梨花似雪柳眉舒。村醪好客怜风月,野菜加餐替果蔬。
烹嫩笋,煮肥鱼。汤鲜酒美味如初。一畦春韭窗前绿,种豆篱边香染锄。
34,鹧鸪天 踏青
陈元咏
春意融融四月初,花枝吐艳趁闲舒。几回欣赏柳丝舞,一路吟诗心自愉。
品美味,酒香厨,也看黄雀窜松株。侧身似听琴声远,曲引游人入画图。
35,鹧鸪天 春天随感
清风扬
一夜东风掠太湖。鸳鸯浴水草芽苏。桃花艳放人争赏,柳絮漫飞气作梳。
花满眼,酒盈壶。今朝不醉意难如。尽诛一岁寒冬意,体沐朝辉心自舒。
36,鹧鸪天
叶月
乡下婚姻彩礼殊,竞相攀比笑谈娱。三金海誓许郎愿,一世良缘绘远图。
零首付,揽房车,可知父母瘦身枯。多年劳碌熬成疾,愣是儿孙做马驴。
37,鹧鸪天 春柳
范成秀
依岸护堤碧玉图,新枝嫩叶几般姝。鹅黄浅绿盈盈笑,翠黛遥青袅袅舒。
随流水,理平芜。如烟似练满山渠。故园不负清明景,无限春光杨柳初。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