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大学生毕业不上班,父母急得直跺脚:蹲家半年了还不出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3 01:08 2

摘要:尤其00后,不少人一毕业就窝在家里,要么埋头备考“二战”“三战”,要么天天捧着手机刷招聘软件,就是迟迟不迈出职场第一步。

这两年,“毕业即蹲家”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尤其00后,不少人一毕业就窝在家里,要么埋头备考“二战”“三战”,要么天天捧着手机刷招聘软件,就是迟迟不迈出职场第一步。

30年前,父母那代人18岁进厂、20岁结婚,25岁前早把人生大事都敲定了,可现在的孩子倒好——硕士毕业在家啃老,海归蹲家考编

甚至有人一待就是大半年,急得父母直叹气:“我们当年想读书没条件,现在你有书读却读‘傻’了?”

楼下张叔最近愁得失眠:儿子985毕业,校招时拒了年薪15万的offer,说“想专心考公”,结果在家闷头学了8个月,笔试差3分没过

现在天天捧着手机刷短视频,问他下一步计划就说“没想好”。“我和他妈妈当年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现在他倒好,四肢健全却窝家里,亲戚问起来都不好意思说!”

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把“慢就业”过成了“不就业”:白天睡觉晚上熬夜,房门一关谁也不理,父母端茶送水还得看脸色。

有妈妈偷偷抹泪:“以前盼着孩子考大学,现在考上了反而更操心——怕他蹲久了社交能力退化,怕他错过最佳就业年龄,更怕他一辈子‘啃老’啊!”

1. “宁考三战,不将就入职”的执念

某211毕业生小李坦言:“校招时看不上小公司,大公司竞争太激烈,干脆回家备考。”

数据显示,2024年考研人数达438万,其中“二战”“三战”占比超60%,不少人抱着“考上就翻身”的心态,把“蹲家备考”当成了“缓冲期”。

2. 被“精致穷”吓退,不敢迈出第一步

刚毕业房租贵、通勤累、加班狠,年轻人算完“生存账”直打退堂鼓:月薪8000在一线城市扣完房租剩5000,吃外卖都得算计,不如在家“躺平备考”,还能省下一大笔开销。

“不是不想上班,是怕上班后活得更憋屈。”00后小王的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

3. 手机刷多了,患上“社交恐惧症”

短视频里“月入百万”“躺平致富”的案例看多了,现实落差让人焦虑:怕同事难相处、怕领导太苛刻、怕工作没前途,干脆躲进“舒适圈”。

有家长吐槽:“以前我们上班靠介绍信,现在孩子上班靠‘勇气值’,没点开十个招聘软件根本下不了决心投简历。”

1. 两代人的“生存观”撞上了

父母那代人把“有份工作”当刚需,现在年轻人更追求“工作意义”:“钱少事多的岗位,去了也是浪费时间。”这种“宁缺毋滥”的心态,在父母眼里成了“眼高手低”。

2. 隐性压力让年轻人“想逃”

表面看是“蹲家啃老”,实际是“不敢面对失败”:怕第一份工作干不好被人笑话,怕专业不对口遭人质疑,干脆用“备考”“考证”当借口,拖延进入社会的时间。

3. 社会变化太快,年轻人“迷路”了

30年前“铁饭碗”就那几个,现在职业选择五花八门:直播运营、宠物美容、剧本杀编剧……父母看不懂这些新兴职业,年轻人自己也在摸索,导致“选择越多,越难抉择”。

1. 别把“上班”当唯一出路

有人毕业后做手工饰品直播,月入1万+,父母从“嫌丢人”到“帮忙打包发货”。现在社会包容度高,只要孩子有正当职业规划,“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也是条路。

2. 给孩子“试错期”,但别惯出“惰性”

可以约定:“在家备考可以,但得制定每日计划,每月汇报进度。”帮孩子把“模糊焦虑”变成“具体行动”,比如陪他分析岗位数据、修改简历,比单纯催“赶紧上班”更有用。

3. 接受“孩子不是复印件”

父母总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套在孩子身上,却忘了现在的社会早就变了:当年“包分配”的铁饭碗没了,“35岁危机”提前了,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比想象中大得多。与其逼婚逼就业,不如坐下来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说实话,年轻人也不想让父母操心:谁不想经济独立、活得体面?但面对高房价、内卷的职场,他们需要一点时间“缓冲”。作为父母,与其急得头发白,不如帮孩子把“蹲家时光”变成“增值期”——支持考证、鼓励实习、引导规划,让“暂时的停留”成为“起飞的准备”。

毕竟,00后这批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做自己”,强扭的瓜不甜,不如给他们一点信任:等他们想通了、准备好了,自然会迈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您说呢?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