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蓝图已绘就 河南如何显担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07:25 2

摘要: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对未来十年的农业发展作出系统规划,更把“农业强国”这一战略任务,上升到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

夏邑县会亭镇唐双庙村村民利用喷灌设施给小麦浇水

河南日报农村版/图

制图/郭晗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专家 杨建国

(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国资国企专家库专家)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简称《规划》)。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对未来十年的农业发展作出系统规划,更把“农业强国”这一战略任务,上升到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

《规划》有很多亮点,笔者将从三个关键词,即粮食安全、片区化理念、农民增收,结合河南实际,聊聊如何把这份国家蓝图转化为“本地施工图”。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河南要端稳中国饭碗

《规划》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特别强调了“产能建设”,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1.4万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目标。这背后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食。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贡献全国近十分之一的粮食。也正因为这样,河南在农业强国大棋局中,扮演着“压舱石”“顶梁柱”的角色。

那么,河南该怎么做?

继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规划》要求,永久基本农田要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河南有庞大的耕地面积,有丰富的水利体系,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不能只图数量,还要出“真品质”。

用好农业科技,推动单产提升。河南种粮靠天吃饭的老问题依然存在,抗旱、抗涝能力不强。要牢牢抓住科技这把“金钥匙”,特别是在小麦育种、高产栽培、水肥一体化等领域持续发力,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种田要靠政策“托底”、市场“兜底”、服务“补台”,完善种粮补贴、农业保险、最低收购价等机制,减少农民种粮的市场波动风险,稳住种粮的“基本盘”。

推动片区化统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片区化”是以一个片区为单元,统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人才配置等,形成有内生动力的乡村发展组团。

《规划》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片区化”这个词,但它在整个文件中贯穿始终。比如强调城乡融合、县域统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设施农业成片推进等,背后其实都是片区化的逻辑思维在起作用。

对河南而言,“片区化”可以成为农业强省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

以片区化统筹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的地方适合种粮,有的地方适合种植蔬菜、水果,有的地方适合搞林下经济、畜牧养殖。通过片区划分,把资源、功能、产业配置做细做优,差异化发展,更高效也更可持续,构建起村有主业、片有龙头、县有链主的产业组织体系,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产业集聚区。片区化能打破单个村庄“小、散、弱”的格局,把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文旅融合放到一张图上推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高效运作。

用片区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现在很多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城市资源进不来、农村资源出不去。通过片区化统筹,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为引领,把城镇的交通、教育、医疗、数字化、物流等资源辐射进来,同时让农村的产业、劳动力、生态价值能更好对接城市市场,实现“双向奔赴”。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强国的受益者、建设者

农业强不强,农民有没有获得感是最根本的衡量标准。《规划》提出要“共建共享、富裕农民”,强调农民收入增长要与GDP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要持续缩小。

河南作为农业劳动力大省,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关键。

推动“产业带农”升级为“主体联农”。过去“龙头企业带动”带动能力有限,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现在要推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建立更稳定的合同关系、股份合作,甚至“共建共享”的联合体,让农民从“被动跟随者”变为“共同参与者”。

拓展农民增收的多元路径。种地收入有限,但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都可以为农民带来新收入的渠道。特别是年轻人、返乡人,要通过技能培训和平台支持,打开多元增收门路。

打造农民致富“头雁群”。一些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民能带一大片人致富。河南各地要下力气培养一批“新农人”,既当“种地能手”,也当“产业经理人”,把小农户带上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总之,农业强国建设,河南责无旁贷。这次《规划》明确了一个方向:农业强国不是简单的农业产量多、农产品出口强,而是科技强、体系强、生态强、产业强、农民富、治理好。农业强国的赛道已经开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主动担起这个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方向不偏、措施得当、干部实干、农民参与,河南一定能交出一份“农业强国”的精彩答卷。

编辑:张龙(小)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