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2日,知名主持人齐思钧在生日直播中透露,自己曾在2022年确诊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并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药物治疗和两年半的心理咨询。他坦言:“一切都过去了,我经历过来了,现在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件事。”这一消息引发广泛讨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种“
4月12日,知名主持人齐思钧在生日直播中透露,自己曾在2022年确诊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并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药物治疗和两年半的心理咨询。他坦言:“一切都过去了,我经历过来了,现在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件事。”这一消息引发广泛讨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种“情绪过山车”般的疾病。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人的情绪像坐上了失控的跷跷板:
抑郁期:情绪跌到谷底,觉得生活没意思,干啥都提不起劲,甚至悲伤绝望(类似重度抑郁症)。躁狂期:情绪突然高涨,精力爆棚、话多兴奋,可能冲动消费或易怒烦躁(像“打了鸡血”)。混合发作:更危险的状态,比如一边亢奋一边想哭,或抑郁时思维混乱。这种极端情绪的反复切换,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目前医学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家族中有患者,后代患病风险较高。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相障碍常被误诊为抑郁症,耽误治疗。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情绪大起大落:长时间抑郁后突然变得异常活跃,或两种状态快速交替。睡眠异常:抑郁期嗜睡,躁狂期几天不睡仍精力充沛。行为失控:比如突然挥霍钱财、冲动辞职、易与人冲突。持续影响生活:症状超过2周,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注意:不要轻信网上自测表,必须由专业精神科医生诊断!
双相障碍虽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可稳定病情:
1、药物治疗:
心境稳定剂(如锂盐)是核心,需长期服用,切勿擅自停药!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躁狂,需医生严格评估。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情绪 triggers,学会应对策略。3、社会支持:
家人朋友的理解至关重要,避免指责患者“作”或“矫情”。误区澄清:
“一年就治好?” 双相障碍需长期管理,短时间症状缓解≠治愈,停药易复发。“天才病?” 少数患者躁狂期创造力增强,但多数人因疾病丧失社会功能,美化疾病是对患者的伤害。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齐思钧所说:“正确看待,一切都在向好。”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情绪困扰,早一步就医,多一分希望。
(本文参考医学资料,旨在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听风的铃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