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佛学院在僧众知识化方面的贡献和意义|吴仕钊专栏193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01:11 2

摘要:本焕佛学院,又叫弘法寺佛学院,在僧众知识化方面的贡献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本焕佛学院在僧众知识化方面的贡献和意义

——缅怀诗卷(九)弘法寺佛学院兴办有感

本焕佛学院,又叫弘法寺佛学院,在僧众知识化方面的贡献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一、构建现代佛学教育体系。

系统化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以培养“佛学基础扎实、人文修养全面”的实用型、研究型人才为宗旨,既重视传统佛学经典研习(如禅宗公案、《六祖坛经》等),又强调现代弘法能力培养。

多元化课程设置:开设禅宗研究、佛教仪轨、书法等课程,并通过《大唐西域记》等经典研读增强历史视野,结合佛教音乐等艺术形式提升文化修养,形成“传统佛学+人文素养”的知识结构。

二、推动僧众综合素质提升。

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丛林规矩+学院教育”模式,日常修行与学术研究结合。例如早晚课、出坡劳动等实践与禅修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强化知行合一。

现代管理能力培养:通过“管理优先”理念(如寺院运营、法会组织等),培养僧众在资源协调、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为佛教现代化发展储备管理人才。

三、促进佛教文化传承创新。

接续禅宗法脉:秉承虚云、本焕长老“续佛慧命”精神,系统传授临济宗法脉,通过《坛经》等典籍研习深化禅宗智慧传承,确保佛学知识体系的正统性。

推动佛经通俗化:以“佛经通俗化”为路径,通过现代语言诠释经典(如《菩提偈》等),使佛学知识更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僧掌握与传播。

四、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宗教与社会的桥梁作用:培养“爱国爱教”的僧才,推动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通过公益实践(如本焕长老筹款建寺的示范)强化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

国际交流与文化输出:为“四地两岸”及国际佛学交流提供平台,通过外语教学和跨文化课程,提升僧众对外弘法能力,助力中国佛教文化全球传播。

综合起来:本焕佛学院以“正信、实修、悲智、行愿”为内核,通过知识化教育体系重塑僧众角色,既延续“人间佛教”传统,又回应现代宗教发展需求,为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与创新路径。

附录:

缅怀诗卷(九)

——弘法寺佛学院兴办有感

行愿大千,贵在实践。

学院兴办,生气凸显。

弥新续佛,后继荷担。

禅脉朔源,达摩面观。

六组坛经,明心性见。

虚公肩挑,五叶拓展。

临济正宗,法赖本焕。

印顺慧命,弘法新篇。

光大文化,如日照焰。

佛经通俗,法会庄严。

僧众善知,管理优先。

人文平台,四地两岸。

利乐有情,普度众生。

佛化社稷,撼动人天。

和谐宗教,福祉人间。

歌以咏之,空林蹁跹。

2011年,农历辛卯年十月初七日晨曦中,见弘法寺佛学院学僧列队从大雄宝殿出,犹如清泉汨汨流出,有感于此而书就。

来源:带你一起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