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但昼夜温差大、病毒活跃,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近期,医院皮肤科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其中以中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为主。这种俗称“缠腰龙”“蛇串疮”的疾病,不仅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痛。这里,为您全面解析如何科学应对
春季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但昼夜温差大、病毒活跃,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近期,医院皮肤科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其中以中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为主。这种俗称“缠腰龙”“蛇串疮”的疾病,不仅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痛。这里,为您全面解析如何科学应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该病毒具有“潜伏-复活”特性。
1.初次感染:多表现为水痘(儿童常见),痊愈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
2.病毒复活: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疲劳、感冒、肿瘤化疗后),病毒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皮疹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背、腰腹、头面部)。伴有剧烈神经痛(灼烧、针刺、电击样),可早于皮疹出现。
1.免疫力波动:气温变化易引发感冒,削弱免疫系统防御力。春季情绪波动(如焦虑、失眠)影响免疫调节。
2.病毒活跃期:温暖湿润环境利于病毒传播,潜伏病毒更易“苏醒”。
3.误判延误治疗:早期仅有疼痛时,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偏头痛或肌肉拉伤。
1.黄金72小时抗病毒治疗: 确诊后72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联合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神经痛药物,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2.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一级预防,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超90%。既往患过水痘或带状疱疹者仍建议接种(因病毒可多次复发)。
3.日常防护要点: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疲劳。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蛋白质(如鸡蛋、瘦肉)。
皮疹期避免抓挠,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1.警惕非典型症状:头面部带状疱疹可能累及眼睛(致盲风险)或耳朵(引发面瘫),需立即就医。
2.勿信偏方:民间“火烧缠腰龙”等方法可能加重感染,请务必规范治疗。
3.传染性说明:活动期患者水疱液含病毒,可能使未患过水痘的儿童感染水痘。
带状疱疹不是“一次性的皮肤病”,其引发的神经痛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春季尤其需关注免疫力管理,高危人群建议尽早接种疫苗。若出现单侧皮肤疼痛或红斑水疱,请立即到皮肤科或疼痛科就诊。科学防治,让“缠腰龙”不再肆虐!
来源: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