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骨痛、乏力,这种肿瘤又称“螃蟹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08:18 2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典型症状缩写为“CRAB”(螃蟹),常被称作“螃蟹病”。它像螃蟹一样“钳住”骨骼、肾脏等重要器官,起病隐匿且易误诊,近65%患者首诊时被误认为其他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典型症状缩写为“CRAB”(螃蟹),常被称作“螃蟹病”。它像螃蟹一样“钳住”骨骼、肾脏等重要器官,起病隐匿且易误诊,近65%患者首诊时被误认为其他疾病。

今天,清华一附院血液肿瘤科通过真实案例,带您识别它的核心信号,了解如何“破局”早诊早治。

血液肿瘤科制图

四大核心症状(CRAB)

别让“螃蟹”啃噬健康

C(高钙血症):“口渴、嗜睡”竟是骨头在求救

案例:70岁王奶奶因口干、多饮就诊内分泌科,检查发现血钙飙升,最终转至血液科确诊骨髓瘤。

骨髓瘤细胞破坏骨骼释放钙离子,导致血钙升高,可能引发呕吐、意识模糊甚至心律失常。此类患者常首诊于内分泌科或急诊,若血钙异常且无明确病因,需警惕骨髓瘤。

R(肾功能损害):“泡沫尿”不一定是肾炎的错

案例:李阿姨因泡沫尿、水肿就诊肾内科,进一步检查发现尿液中存在“M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1.5克(正常

骨髓瘤产生的异常蛋白(M蛋白)可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内科就诊时,若蛋白尿难以解释或治疗反应差,需筛查骨髓瘤。

A(贫血):“疲劳、心慌”别总怪营养不良

案例:张先生长期乏力,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辗转消化科、全科未果,最终骨髓穿刺发现骨髓瘤细胞侵占造血空间。

骨髓瘤抑制正常造血,导致面色苍白、气短,易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部分轻度贫血患者没有深究贫血原因,等肾损害发展到需要透析才确诊为时已晚。血液科是此类症状的关键排查科室。

B(骨病):“轻轻一摔就骨折”可能是骨头被“蛀空”

案例:赵大爷搬重物后腰椎骨折, MRI发现全身多处骨破坏,最终确诊骨髓瘤。

骨髓瘤侵蚀骨骼,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骨科就诊时,若骨痛与骨质疏松程度不符,需结合血液检查进一步排查。

其他症状

这些“蛛丝马迹”也可能是信号

反复感染:免疫力下降,频繁肺炎、尿路感染,首诊呼吸科或感染科。

手脚麻木:M蛋白沉积引发周围神经病变,首诊神经内科。

舌体肥大、水肿:淀粉样变性导致器官浸润,可能就诊心内科或消化科。

诊断

抽血、验尿、查骨髓,“三步锁定”病灶

✅1.初筛检查:

血常规:发现贫血。

肾功能+血钙:评估“CRAB”相关指标。

血清蛋白电泳:检测M蛋白,提示恶性浆细胞存在。

尿液检查:①尿M蛋白检测:明确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轻链(κ或λ型),是诊断轻链型骨髓瘤的核心依据。②24小时尿蛋白测定:定量评估肾脏损害程度,若轻链蛋白显著升高,提示骨髓瘤可能。

✅2.确诊金标准:

骨髓穿刺: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即可支持诊断。

✅3.精准评估: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发现溶骨性破坏, PET-CT可追踪到全身病灶。

治疗与预后

科学对抗,长期生存不是梦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靶向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精准打击瘤细胞。

✅自体干细胞移植:适合年轻患者,显著延长生存期。

✅CAR-T细胞治疗:为难治/复发患者带来新希望。

✅支持治疗:双膦酸盐护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多学科协作缓解并发症。

预后:尽管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60%以上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部分可达10年以上。早诊早治是关键!

警惕“螃蟹病”,找准科室少走弯路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千变万化,常伪装成骨科、肾内科等疾病。若您或家人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至血液肿瘤科就诊:

❓不明原因骨痛、骨折

❓泡沫尿、肾功能异常

❓顽固性贫血、反复感染

❓血钙升高、手脚麻木

❓心室壁肥厚、低电压

健康提示:40岁以上人群,若体检发现M蛋白或无法解释的CRAB症状,建议主动筛查骨髓瘤,早一步阻断“螃蟹”侵袭!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拥有丰富诊疗经验,依托多学科团队(MDT)和前沿技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若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来院就诊。

文图:清华一附院 血液肿瘤科 刘佳颖

来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