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残酷物语:从宏大叙事走进那真实、细节的世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09:24 2

摘要:比如当增长停滞不前,做为一号位,到底是去做更深的谋篇布局,还是回到一线力挽狂澜?在降本增效趋势下,是要压力测试,极致内卷破局,还是重塑公司文化,回归年轻员工的真实需求?处在行业低谷,是要更坚持理想还是拥抱现实?

当消费环境不断收紧,品牌正在面临全方位的压力,这中间也会出现很多方向上的分野。

比如当增长停滞不前,做为一号位,到底是去做更深的谋篇布局,还是回到一线力挽狂澜?在降本增效趋势下,是要压力测试,极致内卷破局,还是重塑公司文化,回归年轻员工的真实需求?处在行业低谷,是要更坚持理想还是拥抱现实?

这些问题在红利时代,貌似都有政治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走到今天,不管向左还是向右,都需要承受巨大的选择成本和投入代价,每个品牌似乎要在残酷语境下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维度,才能真正穿越接下来的重重困境。

是的,没有了标准答案,哪怕是明星企业也没有了所谓的资本和流量红利,大家都要面对未知世界涌来的一切,找到自己姿势活下去才是王道。

所以,此前越是长期主义泛滥,当下的民间生存智慧就越显得珍贵,活下去,不是一种无为和底线,它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和方法。

在最近一周,浪潮新消费与一批中小品牌创业者交流过后,便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了应对以上问题不少新的打法思路,看起来非常简单犀利,却是经历痛苦淬炼后的一手认知,希望给到在行业中持续探索的品牌高层新的启发!

编辑 | 清允

1、开公司前两年别把自己当老板,你就是个高级要饭的,见到谁都弯腰说大哥带带我。

2、战略方向虽然重要,但创始人要了解更微观、落地的细节,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增长,找些空降兵解决问题,那些空降高管很容易变成“背锅侠”。

3、什么战略规划都是扯淡,活下去的野狗才有资格进化成狼。

4、企业越大越难听到真心话。很多大企业高管下市场做调研,看到99%都是连夜搭的戏台子。

5、聆听一线声音的前提是,组织和文化不能封闭,要让一线和市场的声音可以穿透上来。如果老板很强势,真实的市场声音就会被掩盖。

6、钱多的时候布局战略,没钱的时候回归一线。客户在哪,一线就在哪。

1、像波司登、美特斯邦威,这些老牌国货能够翻红的真相是走过低谷、走过下坡路,知道反省和改变。有时候不死透一次,学不会低头。

2、对于投资人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对于经营者来说,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3、打破供应链内卷的终极解法:要么有独家专利,要么互相卷死。为什么很多产业链国内做不好,因为大家没有做高端升级,一直卷低端。

4、用户骂得最狠的痛点才是真需求,每周必须见3个真实客户,带着录音笔记下脏话最多的部分。

5、省成本不是让你用烂材料,是带采购去逛菜市场,看看大妈怎么砍三毛钱价。你多问一句「这批货库里还有多少积压」,往往能再压价15%。

6、别听什么亚马逊运营课,带团队去义乌商贸城厕所蹲三天,听供货商打电话,看墙皮广告,比很多做法都管用,一些货源比1688还要便宜40%。

7、别迷信大厂和高学历背景,社区店店长用隔壁理发店的Tony,业绩可能比985高材生要强。

8、集装箱里少空一厘米,够给全员发双倍年终奖。

9、加盟品牌前,蹲点门店数三天垃圾量(判断真实客流),要总部其他加盟店的银行流水(别信截图),培训少于7天的品牌直接pass。

10、下沉市场要赚「闲」的钱,不是「省」的钱。先做「小闭环验证」(1个群、1条街、1周数据),再谈融资扩张。

11、创始人保命三原则:公司和个人账户绝对隔离,哪怕再小规模;所有合同加一句“争议在XX法院处理”(防地方保护);每月强制休息2天,很多坑是因为疲劳决策。

1、公司从0到1的方法,CEO去一线把流程链跑通后,交给2号位做,2号位做大后再交给3号位。从0到1无论水深水浅,CEO一定要亲自趟。

2、选对人才比培养人更重要,Ta本身具备这种潜力,你给Ta一点点拨,这是Ta想要的就会努力成长,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要么赚钱,要么赚认知。

3、公司文化一定要搭建好,并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让这些90后、00后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认可,给予他想要的梦想、钱或者回报。

4、好的企业文化都是“野生”的,人带人、人教人是最好的方式。很多企业文化是员工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管理层自上而下灌输的。

5、初创公司别搞团建,钱分明白比什么都强。合伙人必须签"离婚协议",会议室里互骂可以,出门需要统一口径。

6、员工离职时说的话都是假话,真正原因就两条:钱没给够,或半夜骂他太狠。

7、砍成本要见骨,收钱要够狠,分钱要够快,吵架要当面。

来源:浪潮新消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