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稻拍卖常态化进行 地储稻谷轮出渐入高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1:16 3

摘要: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水稻生产继续有序推进,地方储备稻谷轮出进入高峰,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常态化进行,市场供应较为宽松。由于国际大米增产可能性较大,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大米进口压力与日俱增。全球大米生产形势向好,国际米价持续下跌,大米进口成本继续下降,对国内稻米市场

本报特约分析师郑红明

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水稻生产继续有序推进,地方储备稻谷轮出进入高峰,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常态化进行,市场供应较为宽松。由于国际大米增产可能性较大,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大米进口压力与日俱增。全球大米生产形势向好,国际米价持续下跌,大米进口成本继续下降,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将增大。

近期,南方早稻生产进度加快。据4月11日农情调度,全国已春播粮食11170万亩(大田播栽面积,不含育秧),完成意向面积的11.7%,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分地区看,华南过七成,西南和长江中下游过两成,东北开始育秧播种。其中,广东1307万亩早稻插秧已近九成,广西早稻插秧超900万亩。分作物看,全国早稻育秧过八成、栽插过四成,中稻育秧过两成。

今年春播,水稻被首次纳入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作物。湖南在14个整建制推进县重点推广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等集成技术,促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在政策的扶持下,若年景正常,预计今年水稻单产提升的可能性较大。国内稻米市场小幅波动

二季度,随着最低收购价稻谷常态化拍卖,地方储备稻谷轮出进入高峰,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增大,加之下游需求较弱,大米加工企业采购意愿下降。但前期农户售粮进度较快,当前新稻余粮有限,尤其优质稻库存较少,对市场构成一定支撑。

4月14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20元/吨、长粒粳稻2820元/吨,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8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龙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940元/吨,均持平;鸡西大米加工企业圆粒粳稻收购价2690元/吨,上涨2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80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050元/吨,均持平。

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周环比持平;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520元/吨,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1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9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4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均持平;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稻收购价275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00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均持平;

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6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55元/吨,均持平;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8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6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8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均持平。

本周二,年内第三场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开拍,成交有所好转,但总体仍较低迷。本次共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62.5万吨,比上周略少0.4万吨;实际成交29933吨,增加21103吨;总成交率4.79%,增加3.39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611元/吨,上涨21元/吨。

分品种看,本次粳稻共投放30万吨,实际成交22613吨,成交率7.54%,成交均价2615.94元/吨;中晚籼稻共投放30万吨,实际成交7320吨,成交率2.44%,成交均价2596.73元/吨;早籼稻共投放24512吨,全部流拍。

分省看,本次黑龙江共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粳稻29.78万吨,成交2.16万吨,成交率7.26%,成交均价2613.9元/吨。安徽共投放2021年至2022年产中晚籼稻9万吨,成交0.73万吨,成交率8.11%,成交均价2596.73元/吨;投放2022年产粳稻0.23万吨,成交0.1万吨,成交率44.2%,成交价2660元/吨。江西共投放2020年产早籼稻2.45万吨、2021年产中晚籼稻3.01万吨,全部流拍。河南共投放2021年至2022年产中晚籼稻18万吨,全部流拍。

截至本周二,年内最低收购价稻谷已进行三次竞价销售,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188.3万吨,实际成交46026吨,成交率2.44%。其中,成交粳稻33876吨、中晚籼稻12150吨,早稻无成交。

随着小麦等夏粮收获逐步临近,部分农户将加大稻谷余粮出售,以便腾仓接纳新粮,近期新稻可能迎来上半年最后一波售粮小高峰。而此前因新稻收购进度同比偏快,企业库存同比相对较高,近期采购意愿不强。进入二季度后,随着气温回升较快,大米需求进入淡季。同时,近期地储稻谷轮出也开始进入高峰,加上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常态化进行,当前陈稻谷市场供应也较充足。

随着国际大米价格继续走弱,进口大米在国内的价格优势继续提升,进口压力也将与日俱增。

在供应压力持续增大、大米需求乏力的情况下,预计国内稻米市场短期上涨乏力。前期通过实施“两稳两扩”政策,东北地区水稻面积有所调整,粳稻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后期走势可能相对较强。

来源:粮油市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