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田东农商银行坚持“做小、做散、做精”的客群定位,实施“融合、融智、融通”的服务策略,通过积极探索符合本土客户需求的特色化经营路径,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打法”,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精耕细作”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导读:
广西田东农商银行坚持“做小、做散、做精”的客群定位,实施“融合、融智、融通”的服务策略,通过积极探索符合本土客户需求的特色化经营路径,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打法”,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精耕细作”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 贾丹丹
通讯员丨黄诗宇 黄 辉 何凤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业日趋“内卷化”。
如何找到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打法”,成为农商银行逆势突围的一道“必答题”。
面对“经济下行、息差收窄、资产承压”等不利经营态势,广西田东农商银行坚持“做小、做散、做精”的客群定位,实施“融合、融智、融通”的服务策略,通过积极探索符合本土客户需求的特色化经营路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成果,反映在数据上。截至2025年3月末,田东农商银行表内资产总额115.43亿元,比年初增加5.19亿元,实现经营利润3473.78万元。自2018年至2024年末,田东农商银行在有十家银行竞争的情况下,存款存量市场份额连续6年位居同业第一。
特色造就出色。田东农商银行在实践中找到了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内在逻辑,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精耕细作”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德广(右二)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 做小、做散、做精:
以“特色化”打造本土金融品牌
“特色化经营,就是做不一样的事,走不一样的路。”田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德广向《中华合作时报》表示,“如果农商银行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难打造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不可替代的金融服务。”
如何开展特色化经营?在吴董看来,农商银行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农业、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特色化经营首先要明确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和客户需求,通过做小、做散、做精,打造“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本土金融品牌。
他进一步阐述道,“做小”,即专注于“三农”和小微市场,这是农商银行的核心业务,要牢牢守住;做散,即通过资金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更普遍、更广泛地扩大市场覆盖面,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客户群体;“做精”,即围绕客户需求精准响应、精准服务,追求业务质量而非单纯追求业务数量。
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引下,田东农商银行秉持“本土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行动”。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为芒果种植户举行“香芒贷”授信仪式,支持当地芒果产业发展。
“真没想到,芒果树不仅能拿来评估贷款,还可以免费参加技术管理培训!”田东县林逢镇那王屯种植大户黄大雄激动地说。当他正为扩大芒果种植规模资金紧缺犯难时,田东农商银行向他发放了17万元的信用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田东县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目前全县共种植芒果约35万亩。近年来,田东县大力打造“田东芒果”名片,将芒果种植作为振兴乡村经济、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富民产业扶持发展。
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田东农商银行自2017年起创新推出“香芒贷”,按照果农信用等级、芒果管护能力、芒果数量和树龄,进行合理评估授信。果农根据授信,不用抵押担保,即可获得贷款。近年来,田东农商银行累计发放“香芒贷”16.21亿元,现有贷款余额2.76亿元,全部用于支持芒果种植及管护等系列产业链,惠及全县农户8328户,户均芒果年纯收入达2.1万元,助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与江南农商银行联合开展助农直播。
芒果成熟后不易储存和运输,销路至关重要。为此,田东农商银行积极开拓线上平台,为田东芒果畅通新的销售渠道。一方面,该行借助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利农商城”的广泛影响力,主动对接电商企业,收购当地特产芒果在平台上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当地助农产品的销售。据统计,近年来,该行通过利农商城向全国各地推介田东香芒,累计销售田东芒果9万件,合计33.8万斤,销售额407.3万元。
以特色服务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是田东农商银行扎根下沉、开展特色化经营的一个生动缩影。为拓展服务边界,该行向乡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小农户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等,及时快速响应涉农主体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深化农商银行在当地的品牌效应。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6.66亿元,较年初增长17567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1.48%。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组织拍摄壮族文旅宣传片,积极帮助种植户推销田东芒果。
例如,为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供给,田东农商银行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积极开展金融助力“粮满仓”专项行动,加大对粮食生产、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支撑、粮食加工流通烘干仓储等粮食重点领域的全方位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3万户次,累计授信金额7.23亿元,脱贫人口小额小额存量4870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存量余额2.30亿元,本年累计新增发放脱贫贷款33户,新增户数在全县占比100%。
2 融合、融智、融通:
以“差异化”打造专属金融服务
以“差异化”打造专属金融服务,是农商银行在竞争中取胜的“软实力”。
“所谓差异化,就是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及市场变化,打造农商银行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提供人无我有的个性化专属服务。”田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表示。
为打造差异化金融服务,该行实施“三融机制”,即党建“融合”、服务“融通”、创新“融智”,通过调动各方资源,汇聚多方合力,田东农商银行拓展了客户边界,守住了市场根据地,为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注入了新活力。
在党建“融合”方面,田东农商银行扎实写好“党建+业务”融合互促大文章,将“党建+”有效转化为“发展+”,成为业务发展“动力源”。
探索阵地联建共建新思路。把党建与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平安建设等工作相融合,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书,深入社区、村屯创新联合开展联建活动,积极促进资源共享,先后开展暖冬行动、春风送岗、政策宣讲、卫生城市创建、乡风文明建设、助农直播带货等志愿服务活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深入推进“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组织员工担任金融专员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他们常去村干部家交流工作、常去示范户家跟踪走访,熟悉客户情况,掌握客户需求。2025年3月末,整村授信覆盖全辖172个行政村,覆盖农户数55279户,累计授信44.33亿元。
组建“农信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以党员为先锋模范,组建“农信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激发志愿“红动力”,带动全体员工为民办实事,每年新入职员工主动申请加入志愿服务队,并在“桂志愿”管理系统记录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长,量化管理,对志愿者的服务价值进行肯定。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帮助果农采摘芒果。
在服务“融通”方面,田东农商银行通过“接地气”的服务模式,把金融知识和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送到农民的村前屋后,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
推动便民服务转型升级。结合田东农村金融改革“农金村办”成熟的金融服务模式,在祥周镇联合村打造党建引领、农金村办、便民服务点、利农商城、村集体爱心超市、政务信息共享等多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农村金融和政务服务提供互助互惠的服务平台。
创新推出“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信用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用以购买种苗、肥料及人工支出等,破解农户生产资金难题,同时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服务,瞄准农产品上下游供货商及收购商,推动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加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网点布局,稳步增加农村服务网点,推进网点向农村延伸,通过“网点+电子银行+便民服务点”服务模式,在全县161个行政村布设164台“桂盛通”助农取款服务终端,实现全辖行政村全覆盖,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各项业务,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壮族歌圩节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在创新“融智”方面,田东农商银行依托现代化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线上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打造金融服务新生态、新业态。
打造“智慧食堂”便利校园生活。“现在我们只需要使用‘一卡通’轻轻一刷,即可完成支付,免排队多载体,随时随地充值,还能节约排队时间。”田东县高级中学的学生说。目前,田东农商银行依托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桂盛市民云”场景金融生态圈,与当地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智能食堂”项目,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饭卡充值、刷卡就餐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用餐体验,还推动了校园餐饮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新市民群体聚集区域,按标杆网点要求打造平洪新市民支行,该网点设现金服务区、信贷业务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分布合理,同时提供多项便民设施,服务覆盖盛林移民安置小区、福林移民安置小区、滨江学校,以及5个行政村。今年以来,该行发放新市民贷款99笔1290万元。
图为田东农商银行积极开展“走进安置区 服务新市民暨整村(社区)授信”活动。
发力“绿色金融”,赋能新能源企业。“目前项目屋面总面积26.55亩,太阳能板均分布在厂房、仓库、办公楼等建筑楼顶,多亏了田东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大大节约了厂区的用电成本!”广西腾信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某高兴地说。该公司的光伏电站项目正处在建设阶段,正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田东农商银行金融专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情况后,迅速制定资金支持方案,及时向该公司发放固定资产贷款450万元,有效解决了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在田东这片土地上,老百姓与农商银行的一幕幕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中华合作时报》在调研中了解到,长期以来,田东农商银行坚持“走出去”战略,组织员工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点对点”服务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市民等各类群体,将热气腾腾的金融服务送到客户心窝里,并与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融合创新聚合力,多元赋能谋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势下,田东农商银行通过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形成了“特色化、个性化、本土化”的发展优势,培育了客户忠诚度,增强了客户黏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为自身转型升级激活了新引擎,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者介绍
贾丹丹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愿以一颗虔诚的心,为文字注入灵魂。
在行走中寻找故事,于追问中发现价值。
她的投稿邮箱:1024147942@qq.com
《2025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2024农商银行创新宝典》
(党建创新、网点转型、场景营销、产品创新、营销拓客)
百万读者都在看
独家丨广西农商:“科技强行+数字赋能”打造金融服务新体验
独家丨特色化才是竞争力!广西农信打造特色化精品银行之路
独家丨个人贷款超2万户!这家农信社“增户扩面”做对了什么?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蔡靓 责编/贾丹丹 制作/李清霞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