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认同不仅位于思政课程核心素养之首,也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使政治认同素养落地行走,成为镌刻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价值遵循和思想自觉?
政治认同不仅位于思政课程核心素养之首,也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使政治认同素养落地行走,成为镌刻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价值遵循和思想自觉?
浸润式同城宣讲凝心铸魂
“‘这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已融入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色彩。青春的你,将如何绘就自己的中国红’。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你是否觉得有一个答案深植于内心,却一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就先来听听他们的故事……”这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同城大课堂”讲师团成员对学生进行的“青春中国,担当有我”主题宣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台下,学生凝神谛听。方志敏“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潘展乐“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真切深沉的叩问、振聋发聩的话语、感人至深的讲述,让学生深受触动,“爱国是不需要言传的民族约定”直抵内心。
这是文登区思政课教师进行“同城大课堂”宣讲的一个小小缩影。
内容上,“全城同上一节课”围绕国情、省情和市情,密切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创新成果、时政热点、先进楷模,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身边故事,对学生进行忠诚信仰、制度自信、家国情怀、奉献担当等教育。比如,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开展了“致敬中国共产党”“中国红,我们的红”等主题宣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成了思想共识。
形式上,学校遴选优秀师资组成宣讲团集体备课、巡回讲授;教研组合力打造精品课,让草根教师抱团发展;每位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议题探讨、案例评析、课堂辩论等形式,进行课程整合创新宣讲,形成“同城课堂,人人主讲”的局面,让宣讲辐射到每一节常态课,深入每一位学生心里。
主体上,除了教师,校长带头宣讲,学生也积极参与宣讲。比如,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时,一位学生讲述了“我没有专业,祖国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的事迹,从青少年的视角将宏大的时代课题与自身的人生追求相结合,将国家的奋斗目标与自身的历史责任相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政治认同变得可触、可感、可观,思想根基于无形中得以夯实。
体验式实践活动强化担当
“敌人在后面追,于得水在前面跑,敌人眼看追不上就大喊‘抓住那个光溜子’!在田里耕作的农民见状,脱下上衣就同于得水一起跑。”听到这里,学生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于得水到底做了什么,让老百姓不顾生死也要护着他?直到解说员后来的一句话,大家才明白这位“昆嵛英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其实,于得水的原名叫于作海,为什么他要改成这个名呢?他说,为了保护我牺牲了许多父老乡亲。群众是‘水’,没有‘水’就没有我这条‘鱼’,我一辈子离不开群众,一辈子不能忘了群众。”英雄虽逝,但精神永存。“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定不负盛世!”这是参观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后,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一位初二学生的感悟。
追随红色足迹,学生又走进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聆听了两弹元勋郭永怀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保护国家绝密资料的感人故事。来到驻地军营,学生零距离感受军营生活,对军人严谨的作风肃然起敬。“我有幸端起一把步枪,尝试瞄准。提枪时我感到很沉,我认识到,‘沉’不仅在枪上,更在肩上——戍守国疆,保卫和平。”一位学生由衷感慨道。
红色研学在“走心”中“育心”。每次研学活动前,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都提前发放“研学旅行记录表”,学生明确研学主题、目标;活动中进行研学记录,书写研学感悟;活动后开展家长和教师评价,遴选优秀作品予以展示。学校把学生“放飞”到社会的“天空”,寓学于游,亲身体验历练,激发他们“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情,让他们怀抱“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壮志,投身报国行。
人文性乡土资源润物泽人
文登是一方红色热土,各学校充分挖掘本地蕴含的丰富“红色矿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比如,有着革命渊源的天福山中学,善用“大思政课”,守护精神根脉,孕育红色气质。
一是军事文化育人。教室文化引入军旅文化元素,建设开放式军事文化长廊,校园铃声按军号设置,校园广播“红专之声”增加新闻资讯和学生自己讲的英雄故事,校园处处渗透着军营气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军人、理解军人、规范自我、完善自我。
二是环境文化育人。校门口显著位置建红专精神主题墙,校园围墙设“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栏,教学楼外张贴“红专并进,文武兼备”等标语,教学楼内悬挂张思德、董存瑞等英烈画像,每个班级都以科学家、军事家或战斗英雄命名,张贴其挂画和简介。厅廊设计为开放式校史馆,将祖国发展史、天福山起义史、大水泊镇域历史与校史融为一体;红色书屋学生随时进入,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三是国防文化育人。每逢“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会在“一厅”(学校发展史纪念厅)、“一廊”(军事文化长廊)、“一室”(国防教育教室)、“一像”(革命烈士理琪汉白玉石像)处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四是校本文化育人。校本课中,邀请革命功臣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讲解员讲授“敬礼将军”张玉华等红色英模的事迹,英雄的大无畏精神砥砺着学生的品格,让他们不断向上、向善、向好。同时,学校适时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登》学生读物,挖掘史实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凸显事实背后的价值追求。比如,在“红色溯源”探究中引发学生思考:“红色胶东”红在哪儿?“红色胶东”为什么红?怎样让“红色胶东”从历史走向未来?了解乡土厚重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润物无声地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智认同,培养学生建设家国的使命担当。
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联合各学校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路径,养根、俟实、立德、铸魂,使学生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让学生不仅有中国面,更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当然,政治认同的涵育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每位学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0日第9版
作者:王桂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