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大众汽车设计总监安第斯·明特(Andreas Mindt)在接受《Autocar》采访时表示,“实体按键将回归,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作者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柴文静
“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2025年3月,大众汽车设计总监安第斯·明特(Andreas Mindt)在接受《Autocar》采访时表示,“实体按键将回归,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大众从2022年转向触控式屏幕,司机抱怨驾驶时发出指令十分困难。明特承认,恢复物理按钮的决定基于客户反馈,“老实说,这是一辆车,不是一部手机,我们最终明白了这一点。”
计划中,大众汽车从2026年ID.2 all开始,将所有汽车触摸屏下方装上物理按钮,主要是控制音量、空调风速和双闪等功能。
大众并不是最近唯一一家顿悟实体按键胜过数字屏幕的汽车制造商。
2024年,现代汽车就曾表示,当车主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控制某些东西时,他们会“感到压力、恼火和愤怒”。现代起亚在新款电动车中采用了大量触摸屏设计,例如现代 Loniq 6和起亚EV6。
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智能驾驶和全尺寸大屏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多数品牌在产品定义阶段,就曾在物理按键和屏幕的选择上纠结过。
在接受《轩辕商业评论》采访时,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负责人汤靖说,在一些功能上,理想汽车曾有过纠结,不过最后还是回归安全和便捷。比如后视镜调节开关,比如方向盘电动调节开关。
“其实一些功能使用率挺低的,但我们当时考虑了一个场景,就是代驾。代驾对车不熟悉,需要调整后视镜和方向盘。”汤靖说,“有些舒适性的,比如空调,没有那么着急,语音调节也可以,但是后视镜,方向盘位置,需要精确地调,方便地调,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还是保留了。”
01又酷又省成本,还能OTA
10多年前,特斯拉以中央触摸屏开启了数字界面的潮流。慢慢地,汽车品牌开始取消各种物理控件,包括变速和转向信号。
特斯拉朝着极简主义的方向一路狂奔,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效仿,减少了按钮和旋钮。
手机行业率先拉开了无实体按键的先河,触控屏有助于彰显科技感,让人感觉很酷,另一个考虑是成本,电动车高昂的三电系统,物理按键的成本被补到了电池里。
“这本质上是成本导向的结果。”《汽车快报》主编保罗·巴克说,将传统按键转变成单一触屏可使车企节省大量研发制造成本。
触屏也有优势,“原本取消物理按键,让车主更多地进入到屏幕里去操作,这是不得不做的,核心是实体按键无法支持现在智能汽车复杂的功能,包括之后的OTA。”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告诉《轩辕商业评论》。
“屏幕里你可以靠编程随意定义交互逻辑,支撑现在智能汽车上千种菜单的组合模式,设置逻辑跳转,也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支撑各种各样的形变,这是屏幕的好处。”
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 的软件总监瓦西·本赛(Wassy Bensaid)就认为车内的实体按键是“异类”,并认为一切很快将通过语音进行数字控制。
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过去十年,汽车仿效手机,刮起了去实体按键的风,一个硕大的屏幕集成了各种功能。
02既不安全,也不便捷
然而,这真的方便和安全吗?
“用户在车内对着语音控制功能喊道,请打开天窗,隔了两秒钟,语音系统回应称好的,又隔了一两秒钟,车辆的天窗打开。然后大家都很兴奋,说这个车很智能;但是实际上用物理按键1秒钟就能实现的功能,现在用语音控制要花4秒。”
虽然未来有可能语音交互更快更顺畅,但还是存在失误的风险。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曾发出感慨:“这种设置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满足了什么需要?”
更重要的是安全,在驾驶环境中,触屏的局限性变得非常明显。英国《汽车快报》曾联合专业机构测试了英国市场上的10款产品,结果发现,97%的2023年后发布的新车已采用触屏系统。
在一项模拟城市道路测试中,研究人员对关闭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打开导航等5项基本触屏操作进行了时长统计,发现捷尼赛思仅关闭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就要耗时22.6秒,平均完成每项操作耗时13.6秒;法国标致雪铁龙平均完成每项要10.4秒,表现最佳的德国斯柯达仍需4.8秒。
巴克表示,触屏导致汽车操作复杂化,实测中常见屏幕界面卡顿、响应延迟等问题,迫使驾驶员长时间转移视线。右舵车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驾驶员习惯用右手控制触摸屏,不得不用左手控制。
雷切尔·普洛特尼克 (Rachel Plotnick) 是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副教授,他提出了“屏幕疲劳”的概念。她指出,与数字设备的不断互动可能会让人感到疲倦,而物理按钮某种程度上为日常生活“去技术化”提供了可能。
按钮不一定会取代屏幕,但可以与屏幕一起工作,减少对视觉交互的过度依赖。这种转变“消除了视觉作为一种感觉的优先性”,认识到屏幕并不一定是每个功能的最佳选择。触觉交互减少了认知负荷并提高了安全性,使驾驶员能够在不分散视线的情况下调整设置。
现代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捷尼赛思全球设计负责人李相烨(SangYupLee)同样认为,内饰涉及人机交互和数字化内容,但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驾驶边操作触控屏进入一层又一层的菜单是危险的。
“视线要尽可能专注于道路,这是现代产品的未来设计方向。”他说。
03保留必要物理按键是趋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验后,汽车圈开起了历史的倒车。
大众之外,2025年最新款的Model Y上,特斯拉重新引入了转向拨杆。
特斯拉在2021款Model Y上曾移除了传统的转向拨杆设计,转而采用内置在方向盘上的转向灯控制,这一改动一度引发用户和市场的讨论。
中国的智能电动新汽车也开始意识到了物理按键的重要性。小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小米SU7,专门保留了物理按键。
雷军在发布会上特意提到了电动尾翼可以通过一个物理按键直接操作,非常方便且直观。他强调,不能学习特斯拉做全触控,物理按键一定要保留。
小米汽车甚至还推出了售价499元的中控屏物理按键,用户有需要的自己买,将选择权交给用户之外,顺便还能创收。
可以预见的是,将有愈来愈多的实体按键回归汽车。欧洲新车碰撞测试机构Euro NCAP的最新规定,从2026年1月起,对于没有特定传统控制按键的车辆将会扣除相应分数。
为了获得Euro NCAP的最高安全评级,汽车制造商需要保留特定的传统控制按键功能,如转向灯、双闪警示灯、喇叭、雨刷以及紧急呼叫系统eCall等。
这一政策推出的初衷是为了减少驾驶员离开道路视线的时间,从而确保驾驶更加安全。
今天来看,从初期的功能收归屏幕到现在很多功能趋于稳定甚至收敛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保留,或者返回一些高频必要的实体按键,这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合理。
张晓亮告诉《轩辕商业评论》,车企不一定选边站,复杂的东西放在屏幕里,高频的需要盲操的,依靠实现按键去解决。
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在简化控制台与保留必要物理按键之间找到平衡。虽然欧盟对转向灯、双闪警示灯、喇叭、雨刷以及紧急呼叫系统eCall要求用物理按键,但是《轩辕商业评论》认为,可能还不仅于此。比如,为了座椅的某些调节功能;比如,为了某种程度的复古,等等。
来源:轩辕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