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善公益报(胡运森)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慈善协会交出一份温暖答卷:年度募集善款898.78万元,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23个慈善幸福家园如繁星点亮山乡。一组组数字背后,跃动着新时代县域慈善治理的创新脉动。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慈善协会交出一份温暖答卷:年度募集善款898.78万元,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23个慈善幸福家园如繁星点亮山乡。一组组数字背后,跃动着新时代县域慈善治理的创新脉动。
“制度破冰”构建县域慈善新生态
2023年春,一纸《岚皋县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引发震动。这份陕西省首个县域慈善专项政策,将慈善事业纳入党政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三级书记抓慈善”工作机制,开创了“党委领导、政府搭台、慈善唱戏、社会参与”的岚皋模式。
“我们要把慈善做成乡村振兴的‘第二财政’。”岚皋县委书记魏小林在慈善联席会议上定调。政策杠杆撬动资源聚合:在“村BA”篮球联赛现场,“爱是你我”募捐晚会创造温暖奇观——企业家追加百万捐赠,小学生捐献存钱罐,八旬老党员捐出珍藏军大衣,808.28万元善款在欢呼声中落槌。制度创新持续释放红利:建立慈善联席会议制度,12个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创新“慈善+文旅”融合模式,年吸引善款较之前增长47%。打造“善行岚皋”数字平台,实现善款流向全程可视化。
“项目深耕”织就民生保障经纬网
仲夏时节,孟石岭镇田间的7座慈安桥迎来特殊“体检”——受益村民自发组成验收团,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过去娃们上学要蹚河,现在桥通了,村里枇杷运出山时间缩短了两小时!”村民王富贵抚摸着桥栏上“慈安连心”铭牌,激动万分。
这样的温暖工程遍布岚皋:教育守护工程(12所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心灵港湾”,专业社工驻点服务,180万元投资筑起“成长防护林”)。健康守护工程创新“医疗帮扶立方体”模式,为40个大病家庭构建12万元的生命防护网。老兵守护工程让拥有24枚军功章的抗美援朝老兵周德胜,获得8.9万元的爱心关怀。银发守护工程让3处爱心餐厅每日供应500份长者餐,4.5万元重阳礼包温暖330户特殊老人。
“文化浸润”激活德治善治新动能
夜幕降临,民主镇慈善幸福家园广场上演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非遗传承人指导妇女刺绣创收,留守儿童在四点半课堂完成作业,电商主播直播山货销售,舞台上《慈善三字经》朗诵声穿透夜空。这个整合23个功能空间的慈善综合体,已成为山乡文明新地标。
“我们实现了三次价值转化。”岚皋县慈善协会会长邱仕君解密文化密码:一是资源转化,将闲置校舍改造为慈善阵地,节约建设成本60%。二是动能转化,2000名“红马甲”志愿者年服务超10万小时,化解矛盾成功率98%。三是理念转化,“日行一善”写入村规民约,涌现出“慈善家庭”326户。还有数智赋能开辟慈善治理新赛道。技术人员演示“善行岚皋”APP,城关镇智慧慈善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爱心数据,据介绍,该区块链技术让每笔善款可追溯,捐赠者能查看项目全景VR进展。
数字化改革带来三重突破
岚皋县建立了全省首个县域慈善数据库,用于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开发“善治指数”评价系统,项目满意度提升至92%。搭建“云慈善”平台,线上募捐占比大幅提升。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岚皋慈善锚定三个战略坐标。空间坐标:3年实现“百园计划”,慈善阵地覆盖所有行政村。效能坐标:构建“善经济”生态圈,推动慈善资源年转化值突破2000万元。文化坐标:培育“善二代”传承计划,让德善基因代代相传。
“当慈安桥连接起更多山乡,当留守儿童之家的灯光温暖更多寒夜,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共同富裕。”邱仕君望向远山,那里正有新的慈善桥梁在架设。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