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绳进土种植被 新装备、新模式解锁万亩沙地“治沙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3:46 2

摘要: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这段时间正是当地治沙植树的关键期。那么,毛乌素沙地春季治沙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除了传统的植树种草外,当地还有哪些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这段时间正是当地治沙植树的关键期。那么,毛乌素沙地春季治沙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除了传统的植树种草外,当地还有哪些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

总台记者 赵思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视频中的这片沙海就是毛乌素沙地的区域。这段时间,当地春季义务治沙植绿活动在这里持续进行。这里有繁忙作业的机械穿梭于沙海之间,这和过去靠人工作业的传统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

智能装备助力万亩沙地治理

总台记者 赵思雯:在现场,我们观察到了几个沙地治理的新变化,首先是从“人海治沙”向“机器治沙”的转变。鄂托克旗现有沙化土地1734万亩,其中包括109万亩的裸露沙地,这也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的一块“硬骨头”。今年,鄂托克旗计划治理裸露沙地29万亩,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治理任务,有了先进机械的帮手,大大降低了沙漠扦插种植的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总台记者 赵思雯:这里有外形酷似装甲车的植树机器人,可以一次性装载1700根苗木,下方配备螺旋钻、覆土机、水箱等部件,能在行进中完成松土、落苗、覆土、注水等一系列操作,平均8秒就能种下一棵沙柳。它可以不分昼夜地全天工作,一天可栽种1万多棵沙柳,覆盖80亩沙地,且每亩耗油仅需2.1升。

总台记者 赵思雯:针对地形复杂、人员车辆难以进入的沙区腹地,一次性可搭载150公斤种子的飞播无人机就能帮上大忙。它机身细长,受风面积小,前后旋翼相互配合抵消干扰,即使在7级大风环境下,也能完成精准播种等任务。此外,还有履带式沙漠运输车等20多组先进机械,让治沙植绿效率实现了飞跃。

种植杯+种子绳

破解沙漠治理难点

总台记者 赵思雯:第二个变化就是从“粗犷治理”向“靶向治理”转变,也就是针对沙区的不同区域、不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治沙。

总台记者 赵思雯:上图中的“种植杯”,非常适用于沙坡顶部,风大、流沙快,植被难以存活的区域。外部的小杯子不仅起到了防风、防沙、保水的作用,同时还配备了有机肥、保水剂,可以帮助种子萌发。这样一来,种子的存活率就提高了30%。

总台记者 赵思雯:针对沙地边缘的狭长地带,“种子绳”就能派上大用场,用纸绳将种子串起来,可以防止种子被大风吹走。另一方面,种子分布很均匀,可以让植被更加整齐,锁边的效果也会更好。无论是种子绳、还是种植杯,使用的都是可降解材料,不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激活动能

小沙柳变身大产业

总台记者 赵思雯:第三个变化就是防沙治沙正在从过去的“投入治沙”到“产出治沙”转变。沙柳是沙区最常见的治沙植物,通过平茬复壮技术,当地每三年就能收获一茬沙柳枝条。这些枝条被加工成环保建材和高效燃料,目前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十亿元的产业。此外像梭梭嫁接肉苁蓉、“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风电光伏一体化治沙工程,正在让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成新材料、新药材、新能源的产出地,不仅带动了沙区百姓增收,也大大提高了防沙治沙的可持续性。

来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