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下称“动力电池新国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下称“动力电池新国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单体测试项目新增修订了快充循环后安全,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新增修订了热扩散、底部撞击项目,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动力电池新国标也因此被贴上“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的标签,并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不起火、不爆炸升级为强制性要求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但动力电池带给车主的“焦虑”从未减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风险更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车主的头上。
今年4月,小米SU7的碰撞起火事故至今尚未有定论,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车主以及其他消费者心中蔓延。一位小米SU7的车主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最近都不敢开了,就把车放在家里,每天坐地铁上下班。”
随着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实施,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或将成为“过去式”。
动力电池新国标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此举表明了有关部门对电池燃爆“零容忍”的态度。
对此,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此次动力电池新国标在全球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这一标准相较于2020版标准有了较大提升。这一标准实施的前提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提升。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工信部发布的编制说明中有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另有14%的企业预计将在2026—2027年具备此项技术,另有8%将在2030年及以后实现。
其中,宁德时代早在2020年就率先提出并量产搭载第一代无热扩散(NP)技术的电池,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我们提前6年满足了动力电池新国标的要求提升。”宁德时代上述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宁德时代还在持续迭代NP技术,包括可实现高压与烟气主动分离的NP 2.0和能做到“热失控不冒烟”的NP 3.0。
此外,广汽埃安推出的弹匣电池技术,通过创新的“分舱隔离”设计,以耐热稳定的电芯、隔热的电池安全舱、极速降温的速冷系统、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安全舱的设计。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改变电芯形状和排列方式,提高了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针刺测试中表现出色。蜂巢能源近日发布的“短刀电池+热复合飞叠技术”中,短刀电池通过双面液冷设计,电芯温差小于2℃,热失控风险降低80%,“火电分离”技术进一步杜绝热蔓延。
“目前,动力电池新国标中热扩散试验考核的是动力电池内部诱因引发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动力电池的无热扩散技术将为人员和车辆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动力电池新国标实施后,将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燃风险,可以更好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宁德时代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测试
考核热扩散之外,此次发布的动力电池新国标,还明确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的标准,进一步降低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根据2024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电动车起火事故中,底盘撞击和快充热失控是两大核心风险点,其中底盘撞击占比37%,快充热失控占比21%。对于这两大核心风险点,动力电池新国标给出了新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其中,为了验证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动力电池新国标在底部撞击测试中明确要求,电池包承受直径30mm撞击头以150J能量的3次撞击后,需要达到“无泄漏、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爆炸”现象,并需要满足绝缘电阻要求。进一步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碰撞后起火的风险,守护驾乘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同时,为评估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动力电池新国标规定支持快充的电池单体在300次快充循环(20%-80% SOC,充电时间≤15分钟)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测试的结果同样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此项规定,进一步明确快充性能稳定性要求,防止电池因高频充放电导致的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
被誉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的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在标准实施方面,动力电池新国标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动力电池新国标,二是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最新标准。这意味着,动力电池新国标为国内车企已获批车型提供了一年的过渡期。
动力电池新国标的推行,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升级。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新国标对所有整车和电池企业提出新要求,以高标准促进新车与新电池产品的优胜劣汰,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动力电池新国标实施的意义,工信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筑牢安全防线,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二、引导技术提升,助力先进安全技术应用;三、完善标准体系,支撑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四、加强统筹协调,便利全球范围经贸往来。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326.3GWh,累计同比增长74.9%。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285.8GWh,累计同比增长73.7%。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217.3GWh,占总销量的比例为76.0%,累计同比增长51.3%。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