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 | 针灸论坛:促进针灸医学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融合发展

摘要:中国作为针灸疗法的发源地,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全球对针灸研究的兴趣。12月4日,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平行论坛之一的针灸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针灸领域的顶尖学者、科研人员以及从业者,围绕针灸基础研究、优势特色以及在国际上

记者:秦怡文、董俊彤

中国作为针灸疗法的发源地,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全球对针灸研究的兴趣。12月4日,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平行论坛之一的针灸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针灸领域的顶尖学者、科研人员以及从业者,围绕针灸基础研究、优势特色以及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及挑战等展开探讨,在交流中碰撞出针灸医学未来发展的思维火花。

拓展临床应用领域

目前,疼痛仍是高质量针灸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疼痛医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以《针刺镇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汇》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发现针刺可激活身体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效果,并揭示了2赫兹与100赫兹的电刺激频率在穴位刺激中产生最佳镇痛效果。他的研究以科学手段阐释并发展了传统针灸学,实现了中西医在更深层次上的融合与相互促进。

“针刺麻醉是一种将中国传统针灸疗法与西方医学麻醉和手术技术相结合的麻醉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介绍了现代针刺麻醉的创新与发展。他表示,从早期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发展到针药结合麻醉技术,广泛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了针刺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希望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享见解,建立标准化实践,制订更严格和公正的评估框架,并深入研究针刺麻醉背后的复杂机制。

“电针在健康状态下与在疼痛状态下激活神经系统的方式不同,可以缓解感觉和情感炎症疼痛。”美国弗吉尼亚中西医结合大学校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劳力行介绍了电针治疗持续性炎性疼痛的机制。他表示,电针治疗持续性组织损伤(炎症)机制的临床前研究已被广泛报道。

提升公众信任与信心

“如果想让中医在国际上传播,就要遵守循证医学的规则。”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戈登·亨利·盖亚特认为,过去10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在针刺领域发表的高影响力临床研究,不仅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与洞见,更推动了针刺疗法从传统经验走向现代科学的进程,也让针刺疗法在循证医学的框架下,展现出更为坚实的基础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灸起源于中国,现已在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传播和应用,逐步融入主流医学体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表示,目前在国际范围内针灸相关立法仍显不足,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针灸从业人员尚未获得合法地位。因此,提供和推广高质量的针灸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制订并宣传针灸相关标准与规范,已成为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新西兰中医理事会主席帕迪・麦克布赖德表示,新西兰500多万人口中,仅有1200余名中医从业者,“下一步我们将与医务工作者人员开展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中医药,包括针灸和草药,可以在新西兰的医疗保健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建立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信心”。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医术语如气血、阴阳、五行等对于外国人而言难以理解,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思维方式上的隔阂,这一问题解决起来颇具挑战性。

“我们不需要去讨论一些西方人不理解的概念,但是可以让他们看到中医有力、强大的逻辑力量,让他们自己得到解决方案。”英国针灸协会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雅各布斯表示,尽管英国公众很喜欢中国文化,包括饮食、武术等,但很少有人了解中医药。他认为,如何更高效地沟通交流,让人们去理解中医药更深层次的内容,是中医药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沟通方法,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瑞士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会法语区副主席董红光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医是世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用世界通行的语言、通行的标准,更好地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美国是较早开展针灸科学研究的国家之一,针灸在美国很流行,群众接受度越来越高。针对中美如何开展合作,在针灸科研和教育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问题,劳力行表示,中美文化不同、教育的模式也有差异,希望通过互派学生和教师的方式来交流学习,以提高针灸整体的教育水平。

针灸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更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相信未来,针灸将在全球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新黄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