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8月,我响应上级号召,成为北京市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中的一员,作为其中最年轻的北京援藏教师,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启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
2023年8月,我响应上级号召,成为北京市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中的一员,作为其中最年轻的北京援藏教师,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启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
一、教育援藏,让我和美丽西藏结缘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半,援藏任务即将结束。虽然说高原反应给我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应,但是教育援藏经历让我有了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假如没有教育援藏,我可能没有机会来到美丽的拉萨,与西藏结缘。
我的派出单位是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记得当初学校通知,需要援派一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到西藏时,同事们踊跃报名,我也动起了“小心思”,我年纪小,身体好,又刚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样的机会必须“当仁不让”。我立即向学校提交了一份请愿书:“我申请援藏两年。我年轻,正是锻炼自己,积极向上的好时候。上周刚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更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希望组织考虑并通过我的申请,多给青年人锻炼的机会,我会努力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我的积极申请下,学校领导终于批准了我的援藏之行。
其实,接到任务以后我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的。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浅,对于西藏的教育情况不了解,担心自己太年轻,胜任不了这么光荣的任务。然而,从北京到拉萨的一路上,我的顾虑慢慢打消了。在首都机场,市、区、校三级领导为我们送行;落地拉萨,当地就安排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两地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有回家的感觉,虽然这片土地距离我的家乡有3400公里,但我依然感到亲切、温暖,很有安全感。
在拉萨,我们援藏教师受到当地政府和师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真诚感谢北京市援派的教师,让藏族学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来自首都的优质教育,更希望我们给当地教育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帮助拉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我虽年轻,但学校给予我极大的信任。我承担4个藏族班的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担任备课组长,还和当地的一位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情制定高中政治主观题复习计划,努力提升思政课堂实效,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辅导,不断鼓励他们提升学习成绩。我开展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复习习惯,提升思维逻辑与学习能力。很快,我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和爱戴,我为自己因教育援藏而与西藏结缘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二、双师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6月3日,一堂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北京、拉萨两地“双师课堂”思政课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我与顺义一中周艳丽老师组织两地学生在“云端”同上一节思政课。课堂上,京藏两地学生通过分享自己家乡文化名片的方式,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民族精神。北京学生分享了“北京中轴线”文化,西藏学生则介绍了西藏特色民族文化藏戏与藏服。通过这堂课,两地学生真切感受到民族文化形式不同但民族精神内核一致,增进了京藏同心的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节课被央视新闻、北京卫视等六家主流媒体记者观摩,我的采访视频在央视新闻、北京卫视上播出,我的援藏事迹被《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现代教育报》以及网信拉萨-中共拉萨市委宣传部等媒体报道。
2024年6月20日和21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北京市教委主任来到我的课堂调研考察,对发挥思政课程在民族团结融合进步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示范引领,做好教育教学的“传帮带”
发挥北京援藏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当地的优秀教师,是教育援藏的重要任务之一。援藏期间,我累计上了7节市、区级公开示范课,我与吉隆县中学师生共上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政课,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当地同行的欢迎。
我注重以科研为引领,助力西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先后申请4项课题,其中与当地青年教师共同申报的课题《思维可视化教学在西藏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研究》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青年专项”课题。
四、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援藏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两年时间,我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离家千里,跨越山河,以援藏支教促进民族团结,恪尽职守,尽己所能,助力西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始终牢记,自己代表顺义、代表首都。真情援藏,实干援藏,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我始终坚守的初心。
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深刻地懂得,教育援藏意味着增强民族团结与促进民族融合,意味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在思政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理想照进现实,对于思政老师说,能把课堂知识写在大地上,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教育援藏工作,忙碌且充实,北京和拉萨两地给予了我诸多的荣誉与赞扬,我感到十分的惶恐,因为比起我的付出,拉萨这个美丽的地方给予了我更多。在美丽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有奉献敬业的教师们,还有可爱的藏族孩子们。教育援藏,不仅是一次任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包容,也学会了用爱去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在支教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刻,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有援藏任务即将圆满完成的喜悦,更多的是不舍,我不知道下次再来到拉萨这个美丽的地方会是什么时候。教育援藏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又将成为回忆。
离别在即,愿我的藏族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追梦,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默默的关注着你们。
教育援藏,纸短情长。愿我们的情谊如高原的雪山,永远纯洁,如雅鲁藏布江的流水,绵延不绝。我会继续坚持首都教育的“首善”标准,持续关注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继续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文化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瑞蕾,202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入职于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成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2023年8月,作为北京援藏教师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任教,现任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二政治教师、备课组长。2023年、2024年被评为北京援藏“年度先进个人”。2025年被评为“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